葛浩文和他的新时期中国小说译介

发布时间:2016-10-17浏览次数:1478


20161010日晚630分,上外博士沙龙第236期讲座在虹口校区1号楼副楼MBA案例教室成功举行。本期讲座我们有幸邀请到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孙会军教授主讲,杜磊博士主持,讲座主题为“葛浩文和他的新时期中国小说译介”。孙会军教授的主要研究兴趣为改革开放以来英美现代派、后现代派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以及中国新时期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葛浩文作为美国著名汉学家,一直致力于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英文翻译。今年年初,孙教授的《葛浩文和他的中国文学译介》出版,是对于葛浩文的汉译研究的重要著作。

讲座开场,孙教授以张艺谋新片《我不是潘金莲》作为引入,讨论了电影名、宣传片字幕等文体的汉译英实例,向大家说明,仅仅靠直译或者没有文化背景的意译是无法完整还原原著所要表达的意思的。但是在改革开放后的这近四十年时间里,已经有大量的中国现当代小说被翻译成英文书籍,其中许多非常出色的作品都是由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所译,因此,研究葛浩文的中国小说译介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图为讲座现场

  

葛浩文在汉语小说翻译上有诸多成就,他翻译了五十多部新中国小说,为汉语小说传入美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讲座中,孙教授也指出了葛浩文成为一个成功的翻译家的原因,比如他对翻译有着非常纯粹而无私的热爱,并在翻译时严格遵循再现原著风格的原则等等。总之,葛浩文在做汉语小说翻译时所具备的这些特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研究葛浩文小说译介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他的汉语小说翻译在学术界有一定争议。曾经有学者提出,认为葛浩文的翻译有连译带改的嫌疑,他在译文的许多方面都没有遵循原文,甚至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了主观上的修改。在此,孙教授从葛浩文翻译的部分汉语小说里找出了许多例子以向观众说明。但是孙教授同时指出,葛浩文在对于原著进行修改之前都与作者有过交流,而且许多改动也并非葛浩文本人所为,而是外国出版社所编辑,因为此类作品在英语世界大都需要出版社的编辑才可以出版,这是很普遍、正常的现象。

那么修改后的作品翻译出来是否有很好的接受度?又传递了怎样的中国形象呢?孙教授提到了一个概念——“东方主义”,东方主义意为西方学者在研究东方的东西时总是带着有色眼镜,总将西方放在先进的更高的位置。有学者认为葛浩文的译著中也存在东方主义。但是孙教授认为,我们可以借用美国华裔学者顾明栋的“汉学主义”的概念来讨论葛浩文的翻译观会更加合适。“汉学主义”是一种基于无意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逻辑,并渐渐演化成一种内在逻辑。之所以称之“无意识”,是因为人们对此不以为奇、不以为意,以致置身于其中而不自知。因此,葛浩文的译作是值得我们称赞的。因为,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译现当代文学,没有对中西语言、文化的融会贯通和深刻理解,没有沟通两种文化的强烈使命感,没有开放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没有对中国文学的热爱,就不可能有葛浩文今日的成就。

讲座结束后,孙会军教授与现场的观众进行了问答互动,其中来参加讲座的华东理工大学王建国教授也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我国目前的汉语文学翻译工程进展状况的看法和感受,让参加讲座的众多青年教师和优秀博士们对汉学翻译方面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时间很快过去了,孙教授精彩的讲座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葛浩文的翻译成就和特点,更是为所有从事翻译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指引。


图为孙会军教授与前来听取讲座的教授、老师及博士生合影(左二:孙会军教授)

  

本次讲座圆满成功,今后博士沙龙会继续为大家带来丰富精彩的讲座,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

(文/上外博士沙龙工作坊 孙岱霖)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