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期博士沙龙:现代转型中的城市想象——基于中国新时期以来城市题材电影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29浏览次数:725

  

927日晚630,上外博士沙龙第235期讲座于逸夫图书馆604会议厅如期举办。我们有幸邀请到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讲师、浙江省国际影视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华莱坞电影研究会理事和《China Media Research》杂志编辑——周岩老师。本期主题是“现代转型中的城市想象——基于中国新时期以来城市题材电影的研究”。

讲座开场,周老师介绍了自己电影研究的缘起,始自童年时代对电影的热爱,更是后来读书期间媒介地理学理论的熏陶。说起电影研究,周老师言语中透露出的喜悦之情,不禁让人感慨如果能将自己的兴趣和学术结合在一起,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接着,周老师谈及伯曼、王一川和周宪三位学者对现代性体验的理论分析,他的研究基于现代性体验理论而展开。

周老师依次介绍了中国新时期三十余年来现实题材电影中的城市想象的四个阶段:通过响应改革的城市主流人群建构的“美好憧憬中的光明之城”;通过社会转型中城市普通人群呈现的“五味杂陈的市井之城”;通过城市边缘人群展现的“无望漂泊的异化之城”;通过城市多元人群表达的“多彩多味的情感之城”。哪些因素形成了这些城市想象?各阶段影片整体呈现出什么样的流变特点与风格变迁?周老师详细进行了阐述。

考虑到年轻的听众们也许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电影和导演不甚了解,侃侃而谈之余,周老师例取经典,有张泽鸣的《太阳雨》、孙周的《给咖啡加点糖》和黄建新导演的一系列电影等;还播放了电影小片段,《血,总是热的》、《街上流行红裙子》,感受时代记忆。当说到由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大喘气》,大家似乎马上找到了共鸣。周老师还以冯小刚导演为代表的商业电影为例,介绍影片中建构的虚拟城市“幻景”,指出“幻景”在电影市场上的巨大成功折射出当代大众的文化心理与直接需求,亦成为中国城市想象中不可缺少的一幅图景。张杨导演的电影《爱情麻辣烫》、《落叶归根》和《飞越老人院》大家是否看过?有体会到多彩多味的情感之城吗?周老师最后分析了近年来新导演影片中的城市呈现,如重新拉开“疯狂城市”序幕的《疯狂的石头》,疯狂之后心灵回归的《人在囧途》。新城市爱情题材电影体现了多元语境中的情感城市,《失恋33天》是现实态度中的温情城市,《非常完美》和《恋爱中的城市》是国际化语境中的梦幻城市。

从憧憬到彷徨与反思、再到以情感重建现代城市,成为城市电影对现代转型体验的流变主线。中国新时期三十余年来的城市影像基于艺术真实,从整体上反映和记录了中国城市的现代转型和变迁历程,展现出当代国人的生命体验,具有影像历史的记录意义。

关于中国电影城市想象的这个有趣话题,周岩老师慷慨激昂地讲解了两个小时,通过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现实题材城市电影的细读,分析了当代中国电影的城市想象,探讨这些城市想象图景的建构特点与流变规律。周岩老师耐心回答听众的问题,最后还为本次讲座做了一个强有力的总结:时代赋予艺术作品以魅力!



(上外博士沙龙工作坊王芮)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