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期静湖读书会:语言学研究的趣味与经典

发布时间:2016-05-18浏览次数:741

55日晚6点,由上外博士沙龙主办的第19期静湖读书会语言学专场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4339教室成功举办。本次读书会邀请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5级博士生叶爱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博士研究生明建平。读书会上,叶爱博士向大家介绍了两本有关语言学研究的书,并结合一些实际案例让听众更加深入的了解语言类型学;而明建平博士则用纯英文讲述了语言学大师的思想足迹,让听众领略到语言研究中经典的重要性。

  

语言研究的趣味与挑战

读书会上半场由叶爱博士做分享,她推荐的是金立鑫老师的《什么是语言类型学》和沈家煊老师的《不对称和标记论》。她深受导师的影响,明白要做好语言研究,必须得有两个条件:掌握一种研究技术或方法、掌握一种研究理论。而在她的理解里,语言类型学更像是一种研究视角,《不对称和标记论》是研究理论,将两者结合就可以更好地进行语言研究。

《什么是语言类型学》由80个小问题组成,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类型学领域的相关问题,语言简练、通俗易懂。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语言类型学的历史来源、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以及主要研究成果。叶爱博士借助当代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带领大家经历了一次“语言奇趣之旅”,一睹这座宏伟大厦内其它房间的别致风光,探索繁复的语言形式背后的隐藏的规律和共性。但她同时也指出,当前,如何拯救濒危语言、保护语言多样性,进而保护文化多样性,成为语言学家、人类学家乃至社会公众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语言担负着传递人类信息的职能,一种语言的消亡往往意味着一种文化传承的中止,最终将导致这种文化消亡。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语言的多样性就没有文化的多样性。对于一种语言,无论其使用者有多少,都应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保护。语言研究者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护语言、描写语言、记录语言。同时树立个人正确的语言观,摈弃“大语种”和“小语种”的偏见。

  

追随语言大师的思想足迹

明建平博士给大家带来了韩礼德大师的经典原著,即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学习者必须要读的《功能语法导论》。总的来说,韩礼德的语言学理论经历过阶与范畴、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大致三个阶段,而《功能语法导论》则是他对现代英语语法的解读。

明建平博士首先介绍了韩礼德大师的研究背景。韩礼德认为系统存在于语言的所有层次当中。 所谓系统,是一种封闭性纵聚合关系,是意义潜势。语言表达都是使用者从语言系统的意义潜势做出选择。韩礼德就语言学研究本质通过图解提出三种基本方法:语言作为艺术,语言作为行为和语言作为知识。他认为转换语法生成语法是语言作为知识的研究,而系统功能语法是语言作为行为的研究,从而指出了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介绍《功能语法导论》这本书时, 明建平博士主要介绍了韩礼德的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以及它们分别与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和主位系统的相互联系。接着,他又分别对这三个系统作了进一步的讲解。大师的理论总是需要人反复推敲与理解,短暂的时间也无法全部了解。这是一本值得语言学领域的学习者反复斟读的一本书。追随着大师的足迹,我们能发现更多的知识遗珠待我们拾起。

本次读书会在嘉宾和参会同学的意犹未尽中告一段落,博士沙龙将继续邀请优秀分享人与同学们交流学术心得与读书体会。让我们继续相约下一期静湖读书会!

  

(文/上外博士沙龙部 刘嘉靓)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