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期上外博士沙龙:博士论文撰写经验分享之文学专场

发布时间:2012-11-17浏览次数:479

82期上外博士沙龙:博士论文撰写经验分享之文学专场 

11月13日晚,虹口校区图书馆604会议室再次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上外博士沙龙又一次陪伴大家走在求索新知的道路上,本期沙龙很荣幸请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周敏老师,以及研究生部李莉莉、申圆两位获得2011年优秀博士论文资助基金项目的学姐。两位学姐与我们分享了她们论文的进展及撰写经验,周敏老师则给我们带来了深入细致的点评,这场思想的交流分享不仅仅是优秀博士论文资助基金项目的中期考核,更是一场文学与跨文化的盛宴。

规范“伦理学”批评,培养“学术史”眼光

首先,李莉莉学姐就自己的博士论文——《伯纳德·马拉默德小说的伦理主题研究》一文的选题意义与缘起开说,使大家逐步了解了她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思路。她选取伯纳德·马拉默德最具代表意义的四部小说《天生的运动员》、《基辅怨》、《房客》、《上帝的恩赐》进行文本细读,并在此基础上就四部小说中的伦理主题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在共同的伦理主题下,她详述了自己论文的框架:《天生的运动员》讲述主人公对财富名利的追求最终导致他走向道德沦丧的境地;《基辅怨》则展现主人公从一开始的犹太伦理传统缺失到最终的回归;《房客》可以看出作家在文化冲突中的道德困境;《上帝的恩赐》则是解释“人类中心主义”影响下的生态伦理——文明的崩溃与重构、生态伦理的危机与构建。

周敏老师首先高度肯定了这篇论文,接着就论文选题概念的界定、文献综述的一致性、宏观上逻辑结构的使用、文本细致之处的处理等方面展开了既具批判性又具启发性的点评:论文选题的关键词“伦理”似乎缺乏界定,显得过于宽泛,“学术史”的思考一定要贯穿始终。

由显及隐看“映像”,深入浅出做文章

申圆学姐的论文题目是《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的伦敦映像研究》。她首先解释了论文题目核心词“映像”的选择问题,为了方便大家领会,她给出了几组近义概念:意象、现象、印象,通过对比展示出“映像”一词所包含的想象建构“Literary Reflection”层面的含义。随后,她选出三部作品作为具体的解析文本,解释了为什么自己的论文结构上要选择“熵化”、“空间”、“景观”这样一个不可逆的编排,三种映像的历时变化其实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社会语境——伦敦主体性危机,但这个危机经历了一个由显到隐的过程。随后,她谈到了项目实施的现状与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写作中的两点困惑。

周敏老师评价说:博士论文写作是一个锻造思想的过程,大家在写作中要时时思考,字斟句酌,考虑如果这句话被读者提问,应该怎么回答。“学术史”思维必不可少,任何学科都离不开思想史,选题虽小却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研究方法的使用不是求新求奇,而是与文章融合为一,这样才能保证论文话语一致,天衣无缝。

两位博士生的精彩分享及周敏老师恰到好处的点评赢来了在座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本期博士沙龙在大家热烈的学术交流中结束。(上外博士沙龙工作坊)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