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朱磊、杨春雷、许余龙三位教师主编的研究生课程教材《对比语言学十讲》获学校2020年度已出版优质教材后期资助

发布时间:2020-07-15浏览次数:2939


 《对比语言学十讲》为我校朱磊、杨春雷、许余龙编著的研究生课程教材,教材应用于学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位基础课“语言学研究方法”课程,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根据《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材出版资助管理办法》(上外教[2018]12号),经由编者个人申请、学院审核、学校专家评审,《对比语言学十讲》教材获得了我校2020年度已出版优质教材后期资助。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研究生课程建设工作,于2019年继续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为解决学校的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内部发展不均衡问题,按照该学科下属的语言、文学、翻译、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区域国别研究等五大研究方向,推出十门核心课程,保证在每个方向都开设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两门课程,加强“外国语言文学”在一级学科层面的课程顶层设计、师资共享程度。其中,“语言学研究方法”课程便是“语言方向”的其中一门学位基础课。

 同时,学校也一直鼓励优势学科优秀教师自编教材,促进教材与课程建设相结合。研究生院会同教务处在2018年出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材出版资助管理办法》(上外教〔201812号),支持各院系和教师自编教材,促进科研工作、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辅助资源建设的有机整合,形成科教融合的良性互动。


一、《对比语言学十讲》介绍


 《对比语言学十讲》一书以讲座的形式,系统介绍了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分类、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发展态势等,涵盖语音对比研究、词汇对比研究、语法对比研究、篇章对比研究、语用对比研究、对比研究中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对比研究与外语教学、对比研究与翻译以及语言的共性、类型和对比研究等内容。书中通过大量研究示例,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并配有习题和答案。

 该书由朱磊、杨春雷、许余龙三位上外学者合作完成,于2019年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系该社自2018年起陆续推出的“外国语言文学知名学者讲座系列·语言学十讲”之一。全书由语言研究院许余龙教授总体构思并撰写第三至九讲的示例部分和第十讲;英语学院杨春雷教授撰写第四至九讲除研究示例外的全部内容及术语表;语言研究院朱磊副研究员撰写其余部分。

 与一般的语言学教材不同,《对比语言学十讲》除第一讲“总论”外,每讲都包括一个详细的研究示例,这些示例几乎全部来自许余龙教授本人发表过的论文,涉及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篇章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翻译等各个理论和应用领域;同时,示例的讲解并非对论文内容的简单重述,而是十分强调具体思路的形成过程和具体研究的展开步骤。可以说,这本书既是一本对比语言学的入门书,也是许余龙教授多年来在语言学各领域开展对比研究所获成果和心得的呈现——虽然许老师为提携后学,十分谦虚地将自己列为了第三作者。

 由于对比语言学主要是一种研究方法,它的具体内容广涉语言学的各个分支,因此,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对比语言学课程的教材,还可以帮助学习者对语言学各主要领域的基础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同时,由于本书以跨语言比较为核心,且注重对具体研究思路和过程的讲解,因此也很适合外国语言文学各专业学习语言学的研究生使用。目前,我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对比语言学”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基础课“语言学研究方法”都采用了本书作为指定教材之一。


二、“对比语言学”课程介绍


 上外的“对比语言学”课程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1988年起,许余龙先生便开始在上外英语专业为硕士研究生讲授“对比语言学”课程,一直授课至2011年;此外,许先生还为博士生开设了“英汉对比:理论与实践”、“英汉对比: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英汉对比专题研究”等课程,授课至2015年。


上外“对比语言学”课程的开创者、世界上第一部对比语言学教材的作者许余龙教授


 以“对比语言学”这门研究生课程为基础,许余龙先生在1992年出版了配套教材《对比语言学概论》。这本书“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对比语言学的教材,第一次对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分类、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叙述”;不仅如此,“在国际上对于对比语言学是不是一个独立的语言学部门始终存在着不同意见”时,这本书颇具前瞻性地直接采用了“对比语言学”的名称,“这一创新突破了西方的藩篱,对中国对比语言学的发展成熟更起了重要的作用。”(潘文国、谭慧敏,《对比语言学:历史与哲学思考》,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151页)


《对比语言学概论》(1992)因其开创性而获得学界的极高评价


 在上外研究生课程的基础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本对比语言学教材,并突破性地采用了西方学界尚在争议的“对比语言学”名称,这是中国语言学界的骄傲,也是上外研究生教学与教材开发相结合的典范。之后,这部教材几经改版、增订,初版《对比语言学概论》(1992)于1995年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著作二等奖”,增订更名后的《对比语言学》(2002)于2003年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第六届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一等奖”,目前最新版为《对比语言学》(第2版,2010)。上外许余龙的《对比语言学》,已成为语言学教材中的经典。


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对比语言学概论》和《对比语言学》教材


 本次出版的《对比语言学十讲》,可以说是许余龙先生之前所著对比语言学教材的延伸:在全面介绍对比语言学的学科理论和历史、广涉语言学各分支领域的同时,它更加注重对研究者实际能力的培养。通过呈现一项项研究从提出问题、形成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到分析、讨论直至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它手把手地带领读者从实践中学习比较,真正体现了许余龙先生在前言中引用的两句话:There is no more to science than its method“科学除了其方法,别无其它”;I do and I understand“实践出真知”。


上外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对比语言学”负责人、《对比语言学十讲》作者之一杨春雷教授


 许余龙先生退休后,上外英语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对比语言学”由杨春雷教授继续讲授,《对比语言学十讲》也已成为这门课的指定教材之一。该课程目前分为两大板块,分别介绍对比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语言学各分支领域中的对比研究,以英汉对比为主。课程内容包括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地位、基本概念和原则,语音对比,词汇对比,语法对比,篇章对比,语用对比,量化对比,对比分析和翻译,拓展阅读和论文写作等,每个专题均包括基础知识讲解和研究实例分析,不少研究实例都来自杨春雷教授本人的研究。这些内容同《对比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十讲》两部教材形成了很好的配合关系。以下为该课程的英文介绍:


 “This cours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some basic concepts and linguistic models in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and the second part deals with some important lexical, grammatical, textual, semantic and pragmatic issu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Special attention will be paid to contrastive studi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o the implications of contrastive studies for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for translation.

 “The aim of this course i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CL), and to familiarize them with the methods of applying these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to the contrastive description of languages at various linguistic levels.”


三、“语言学研究方法”课程介绍


 由于《对比语言学十讲》广涉语言学的各个分支领域,注重跨语言的视角和对具体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的训练,并配有许多具有启发性的练习题,很适合外国语言文学各专业初涉语言学研究的研究生使用,因此,这本书目前也是上外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基础课“语言学研究方法”的指定教材之一。


上外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基础课“语言学研究方法”原负责人金立鑫教授及其专著《语言研究方法导论》


 和“对比语言学”一样,“语言学研究方法”课在上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语言类型学家金立鑫先生曾长期负责此课,2015~2017年金先生在韩国执教期间,吴芙芸教授也曾负责此课,两位老师都为课程倾注了大量心血。金立鑫先生还曾专门撰写《语言研究方法导论》一书,该书不仅是一本系统全面的教材,更是一部关于研究方法本身的研究力作,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资助。在这部作品以及在课程教学中,金先生一方面高屋建瓴,十分强调语言研究的科学性,另一方面狠抓基础,着力培养学生在描写、分析等方面的基本功,令每一届学生都获益匪浅。


 

语言学研究方法”课程现负责人、《对比语言学十讲》作者之一朱磊副研究员


 金立鑫先生退休后,“语言学研究方法”课由语言研究院朱磊副研究员继续负责。在继承以往的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基础描写能力的同时,这门课在进一步体现上外的多语种特色和当代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特色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在进一步体现多语种特色方面,《对比语言学十讲》的采纳起到了较好效果,书中的不少跨语言材料都在教学中得到了运用。同时,课程还邀请了上外多个语种语言学方向的研究者加入,如请英语专业的杨春雷教授何春燕副教授李梅讲师分别讲授句法、语用、篇章描写,请日语专业的王晓华副教授和西班牙语专业的李戈副教授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跨语言材料的进一步丰富和各语种研究者的加入,不仅可以使各语种的同学都感到亲切,使他们看到自己所学的语种在语言学研究中大有可为,而且可以使课程成为各专业语言学方向研究者的一个交流平台。

 在进一步体现跨学科特色方面,课程邀请了语言研究院的施建军教授余华副教授刘思颖助理研究员讲授语料库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和心理语言学研究方法,课程负责人朱磊本人讲授量化研究方法。这些老师全部来自语言研究院,从事不同的研究方向,使用的研究工具各具特色,但都是当代语言学的重器,体现了当代语言学的跨学科特点和发展方向。

 以下是“语言学研究方法”目前的课程安排:


【第一部分 基础描写】

           第一周  语音描写(朱  磊 副研究员,语言研究院)

           第二周  语义描写(何春燕 副教授,英语学院)

           第三周  形态描写(朱  磊 副研究员,语言研究院)

           第四周  句法描写(杨春雷 教授,英语学院)

           第五周  语篇描写(李  梅 讲师,英语学院)

【第二部分 选题觅材】

           第六周  研究程序及几种传统语料(朱  磊 副研究员,语言研究院)

           第七周  语料库(I)(施建军 教授,语言研究院)

           第八周  语料库(II)(施建军 教授,语言研究院)

           第九周  心理实验(I)(刘思颖 助理研究员,语言研究院)

           第十周  心理实验(II)(刘思颖 助理研究员,语言研究院)

【第三部分 分析讨论】

           第十一周  量化分析(I)(朱  磊 副研究员,语言研究院)

           第十二周  量化分析(II)(朱  磊 副研究员,语言研究院)

           第十三周  经验分享(王晓华 副教授,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李  戈 副教授,西方语系)

           第十四周  质性分析(I)(余  华 副研究员,语言研究院)

           第十五周  质性分析(II)(余  华 副研究员,语言研究院)

【第四部分 论文写作】

           第十六周  写作规范(朱  磊 副研究员,语言研究院)


 在2020年春季疫情期间,“语言学研究方法”实现了网络授课,除了在上外课程中心建立课程网站http://cc.shisu.edu.cn/G2S/site/preview#/rich/v/135560?ref=&currentoc=2386)外,还Bilibili网站建立了视频专栏,以方便同学学习。目前,上外选课同学(本轮共96人)和其他各类学习者在网站上观看教学视频的总次数已超过1.1万次。以下是部分教学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E41177Z1

 这些视频中的很多素材都来自《对比语言学十讲》一书。同时,其中所用的研究示例大都源于授课者本人的研究,其讲解过程突出研究思路的形成和步骤的展开,这些也是对《对比语言学十讲》一书特色的继承。


    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以课程建设带动教材建设,继续推进《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材出版资助管理办法》的实施,深化落实“立德树人”使命,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