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5届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之外文篇初定于2020年10月24日在复旦大学召开。此次论坛由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主办,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分团委研究生会承办。*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上海市和复旦大学对外地来沪、来校人员的管控具体措施仍有一定不确定性,本次论坛可能将采取线上会议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
一、论坛主题:Projection, Proposition, Promotion
Projection: 人们形成对所处环境的观念需要借由“映射”这一中间环节来实现,而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的差异意味着“映射”这一过程及其最终结果自然会各不相同。因此,认识之发展、社会之革新、时代之精神,经由人这一主体,映射到文学、语言学及翻译学研究当中,便体现为对文本内容形成的多元的理论与阐释。语言和文学的多样性及其发展历程不断赋予可供映射的客体以新的内容,而更为丰富的客体内容反哺语言文学研究,促进其不断革新。
Proposition: 基于对研究内容的不同的映射,人们结合个人经验和立场提出自己的主张。在语言文学研究中,各种主张谱就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通常认为,个体对文本的理解和联想引出个人的主张;而从广泛的学术研究视角来看,对文本的解读和阐释则与社会形式和时代潮流密切相关。文学、语言学和翻译学研究不断发展,学者们提出的主张也将更为多样,并积极反映着时代背景。
Promotion: 在语言和文化多样性背景下,文学、语言学、翻译学研究中各种理论彼此交融,互相促进,不同的主张在学术对话中得以更好地传扬。在语言文学研究中,个人主张的传扬让研究的多样性得以可能。此外,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在各国语言和文化碰撞交融之时,如何更好地发扬本国语言与文化,如何将本国学者的声音传播至世界舞台,是现代语言文学研究向我们提出的挑战。
自诞生以来,文学、语言学和翻译学研究一直积极地与其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展开对话,回应着时代语境及其变化。社会发展和时代精神被映射到语言与文学研究中,推动着研究的不断创新和丰富。在这一过程中,基于研究者不同的个人经验与认识,这种映射展现为对文本不同角度的阐释或文本与其他领域的关联。语言与文学研究者基于各异的认识,提出不同的学术主张。这些主张不仅体现出研究者开阔的思路与多样的观点,更反映出他们对时代潮流的积极思考和把握。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文学、语言学、翻译研究中的各种阐释和理论彼此交流,互相促进,不同的主张在对话中得以更好地传扬。我们更应注意,在语言文化研究更为深入且更为交融的当下,要积极推动本国的语言与文化,以及本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走出去”,使世界语言文化研究领域听到更多元的声音。本次论坛旨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学子们的学术热情,拓宽学术视野,促进交流合作。
多年来,本论坛已成为国内外研究语言学、文学、翻译以及同声传译的有志青年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们欢迎外国语言文学方面相关的投稿,相关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语言学方向
1)语言学研究(生成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2)话语分析
3)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
·文学方向
1)当代西方文论
2)诗歌、戏剧、小说研究
3)北欧文学研究
·翻译方向
1)翻译理论与实践
2)英汉互译实践
3)翻译与教学实践等领域
·其他与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相关的选题
二、投稿须知、会议安排
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研究语种不限。
报名和投稿要求:
(1)尚未在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或公开刊物上发表过,中英文均可;
(2)论坛即日起开放报名,请在2020年6月30日前,发送400字论文摘要至fltuanxuelian@126.com;邮件主题、论文附件请严格按照如下格式命名:领域(语言学/文学/翻译/其他)—学校—姓名—论文题目—手机。
(3)请在2020年8月31日前,发送论文全文至fltuanxuelian@126.com;来稿须同时提交3个文档:Word版全文,PDF版全文,单独一页Word版作者信息(姓名、学校、学位、研究方向、邮箱、手机、导师);邮件主题、论文附件请严格按照如下格式命名:领域(语言学/文学/翻译/其他)—学校—姓名—论文题目—手机;投递成功的邮件将收到自动回复;
(4)为了便于匿名评审,Word和PDF全文中均不得出现作者信息(包括页眉、页脚、首页、末页、正文等位置);
(5)关于Word转化为PDF,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专门的PDF(虚拟)打印机,也可在http://www.pdfdo.com/等网址进行在线转换;
(6)其他详细格式请参附件。
其他事宜:
(1)会议将组织专家进行匿名评审,入选论文作者将获邀至论坛现场进行发言,发言语言为英语,非英语专业论文则以中文进行汇报;
(2)本次论坛不收取会务费,提供工作午餐。优秀外校入选论文作者会议期间之住宿及餐饮由组委会提供;然,前来复旦的旅费、交通费等请自理(建议自行向作者所在学校申请会议资助)。
初步拟定的时间安排:
2020年9月30日左右 | 论坛组委会发出会议入选通知 |
2020年10月23日 | 会议代表报到 |
2020年10月24日 | 09:00 - 11:30 -论坛开幕 -主题报告 13:30 - 16:00 -文学分论坛 -语言学分论坛 -翻译研究分论坛 16:30-17:00 -颁奖典礼,闭幕式 |
2020年10月27日 | 离会 |
三、会务组联系
邮箱:fltuanxuelian@126.com
联系人:胡同学:18652073328;王同学:15900920686
通讯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复旦文科楼422室,邮编200433
第15届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之外文篇组委会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分团委研究生会
2020年5月
附件:来稿格式要求
一、稿件构成
1. 中文题目、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
2. 英文题目、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3. 正文、参考文献、(脚注)、(附录)等;
4.(另页)作者基本信息:姓名、学校、学位、研究方向、邮箱、手机、导师。
5. 注:再次强调
来稿须同时提交3个文档:Word版全文,PDF版全文,单独一页Word版作者信息;
为了便于匿名评审,Word和PDF全文中均不得出现作者信息(包括页眉、页脚、首页、末页、正文等位置);
邮件主题、论文附件请严格按照如下格式命名:领域(语言学/文学/翻译/其他)—学校—姓名—论文题目—手机。
二、题目、摘要与关键词
1. 按中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英文题目、Abstract、Key Words的顺序排列;
2. 用以上措辞和拼写方式,其中Key和Words为两个单词,且首字母均大写;
3. 中文摘要150—250字,英文摘要120—200单词;
4. 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均顶格写,加冒号;
5. 关键词和Key Words分别用中文分号和英文分号间隔;
6. Key Words中除专有名词和书名外,首字母一律小写。
三、正文
1. 标题
标题独占一行,顶左页边起头。各级标题序号编写方法如下:
第一级:“一、”“二、”“三、”(注意是顿号)
第二级:“1.”“2.”“3.”(注意是点号,且数字和点号之间无空格)
第三级:“(1)”“(2)”“(3)”
第四级:“①”“②”“③”
2. 字体字号
中文字体:一律用宋体(一级标题为四号,二级及以下标题为小四,正文则为五号)
英文字体:一律用Times New Roman(一级标题为四号,二级及以下标题、正文为小四),其他语种参照实行
图表、脚注的字体可根据需要换为较小的字号。
英文书名用斜体,英文文章名用正体,中文书名和文章名一律用正体和书名号。
3. 行距标点
行距:正文单倍行距;标题上下各空1行;
标点:中文段落用中文标点,英文段落用英文标点,尤其注意省略号(中文为“……”,英文为“…”)和句号(中文为“。”,英文为“.”)的用法。
4. 图表
图标题置于图的下方,表标题置于表的上方。
图号/表号的格式为“图/表+带小数点的阿拉伯数字”。
四、文中引用出处
1. 用直接括号法,即在引文后的括号内标明出处,如遇一位作者的数部作品,须加出版年代;所引文献必须排列在文后的参考文献中;
2. 凡引用他人原话,即加引号的引文,务必标明页码,引用他人观点,可酌情标明出处;
例1:谭载喜(2004)和邓红风(2003)也持同样的观点。
例2:到了19世纪,历史叙述体形式最终达到完善,形成专业历史学家叙述历史的模式(White,1987;Woolf,2005)
例3:译者往往遵循外文发音寻找中文对应词汇,或参照发行的姓名译名词典(王燕、王金波,81-83)。
例4:1587年版是学者研究霍林西德的标准版本(Gairdner, 1883:313-314;Chopoidalo,2000:51)。
3. 区别完整引用和部分引用原话的情形,须注意括号和句末标点的位置关系;
例5:詹姆斯曾写道:“要描述福楼拜的一生基本上就等同于描述他的文学作品。”(James,315)
例6:惠特曼的目标是创建一所美国的梨园戏社,招徕一批“包括被摒弃的一切,包括所有没有地位的人”(汤亭亭,55)来进行群体式的表演。
4. 若引用段落,则在引用段落下一行末以注明出处,方法同上,须标明页码。
五、参考文献
1. 用“参考文献”的措辞,居中,且不加任何标点符号;
2. 参考文献须与文中引用出处一一对应;
3. 英文文献在前,中文文献在后,统一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序,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按作品名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排序,若英文作品第一个单词为“a”或“the”,则按第二个单词排序;
4. 同一条文献统一用英文或中文表述,勿中英文掺杂;
5. 文献为非独立出版的作品的,即包括在专著、论文集或期刊中的,务必标明页码;
6. 格式示例:
(1)英文专著
Cruse, D. A. Lexical Seman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标准)
Langacker, R. W.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Vol.1 of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多卷本著作)
(2)英文论文集中的论文
Fillmore, C. J. “The Case for Case Reopened.” Grammatical Relations. Eds. P. Cole and J. M. Sadock.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7.1-88. (单个编者用Ed.,译者用Trans.)
(3)英文期刊论文
Fillmore, C. J., Kay, P., and M. C. O'Connor. “Regularity and Idiomaticity i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 The Case of Let Alone.” Language, 3(1988): 501-538.(多个作者;3(1988)为1988年第3期)
(4)中文专著
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5)中文论文集中的论文
李明. 英汉双语词典之我见. 双语词典新论: 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 罗益民、文旭编.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7. 29-33.
(6)中文期刊论文
魏向清、杨蔚. 对我国双语词典编纂与出版策略的反思. 辞书研究, 2008(3):1-8.
(7)网络资源
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Kung_Pao_chicken>(accessed 2008-9-10)
六、脚注
仅用于对正文内容进行补充说明,不用于标明引文出处;脚注在正文中用上标阿拉伯数字标注,如 A1,可在Word文档的“插入”功能中选择。
七、其他语种
日语、韩语等参照中文文献格式;法语、德语、俄语等参照英文文献格式。
注:
2020年5月29日(星期五)20:00,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研究生会将在bilibili直播间开展论坛宣介会,内容包括本届论坛的征稿主题、论坛征稿和审稿流程的介绍和解析等。征稿通知和线上宣介会的微信推送链接如下:
2020年第15届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之外文篇征稿通知.pdfCall for Papers The 15th Doctoral Academic Forum on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at Fudan University (DAFFLL).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