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以书会友
——记2014级8班读书交流系列活动
尽管上海近日寒风阵阵,气温骤降,可是2014级8班的同学们对于学习的热情丝毫未减。作为人文类学科的政治学系,8班学子自从十月份入学以来秉承“文以载道,以书会友”的信念,采取多形式多途径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充分突出了政治学学科所特有的“博览群书做研究,厚德载物明事理”的人文精神。同学们在这些活动中不但收获了知识的力量,也增强了其乐融融的班级凝聚力。
求真:圆桌会议共谈“一带一路”
在中国对外关系专题研究的课堂上,任课教师胡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政治学学科上课要有政治学学科的特色。在胡老师的指导下,8班于2014年11月18日进行了第一次圆桌会议,讨论的主题是海陆对抗与“一带一路”以及它们的关系。
8班同学在图书馆二楼会议室围桌而坐,各小组首先概述了各自的观点,例如,赵双向大家介绍了海权与陆权的历史,寿冰琰则介绍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文化依据以及在目前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意义。其余同学针对这些观点各抒己见,颇有唇枪舌战的感觉。最后大部分同学认同了中国目前采取的是“海陆兼备”的方针,而“一带一路”战略则对中国的进一步开放有着深远长久的意义。
这次圆桌会议加强了同学们对于专业学科的热爱,不但奠定了8班在课堂上轻松而又好学的氛围,打下了8班“求真”班风的基础,也让我们了解到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生阶段是不一样的,研究生阶段更注重的是自主学习的能力。
求知:以书会友共筑“黄金之屋”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而政治学学科做研究搞学问更需要大量的书籍阅读作为基础。针对本班的学科特点,学术委员詹舒才带头成立了8班的读书小组,迄今该读书小组已经组织了四次读后感交流会。
读书小组的成员首先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目,然后有两周的时间进行阅读,每次的读书会活动有4名同学对各自阅读书籍进行书评,其余同学可以对此提出疑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迄今该读书会已阅读书籍十余本,不仅包括《国际政治理论》、《霸权之后》等政治学学科书籍,还包括各自感兴趣的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书目,例如金磊和毛鑫阅读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唐长兴阅读了《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朱倩阅读了《君主论》等。
正所谓“群策群力,事半功倍”,通过这样集体学习的形式,不但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了解到更多的书籍,扩大同学们的知识视野,更能够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体现了8班“求知”的态度。
求实:反腐倡廉共商“和谐之梦”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脱离社会实际而存在,政治学学科更是如此。以往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习主席就任后采取“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政策,把打击国内腐败问题当作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来抓。2015年1月8日上午,2014级第八党支部与政治学原理的任课老师那传林共同组织了“政治学视角下的反腐倡廉”讨论会。
讨论会上,程海烨简述了孟德斯鸠的政体反腐观,而金磊则为大家展示了腐败产生的原因,刘玲玲则结合实际以新加坡政体及反腐体系为对照向大家说明了如何建立廉洁政府。除了中国学生在讨论会上的发言,来自泰国的徐哲明和来自越南的黎氏玉碧还分别介绍了泰国和越南国内的腐败问题。最后那传林老师以政治学原理与社会学相结合的角度对这次的讨论会进行了总结,认为腐败问题不但与社会传统有关,更与一国对待腐败的看法有关,只要政府将反腐的决心保持下去,中国就一定可以解决腐败问题。
以实际出发,这样接地气的讨论会紧跟社会趋势。理论联系实际,8班的党建工作与班级的专业课程相结合,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这次的讨论会提升了同学的政治关注与参与度,体现了8班“求实”的性格。
犹记得早在还未开学的九月,8班的公邮就收到了国关院老师发来的政治学必看书籍的书单,20本政治学名著让我们一下子懂得了政治学学科做研究离不开书的特点。一个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8班同学已经适应了研究生阶段“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自主学习过程,通过圆桌会议、读书会和讨论会等活动形式,8班学子在学术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愿在以后的求学岁月里,有书,有你,有我,且行且珍惜。
(文:卢敏华;图:詹舒才,卢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