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青年典型之【学霸型】丁健

发布时间:2014-06-07浏览次数:1579

研究生青年典型之【学霸型】

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

——记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丁健

 

“邂逅”语法

2005年,还是大一新生的丁健对“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专业课颇感兴趣。之后的期末考试中,他也在这门课上得到了高分。因此有老师建议他将来可以报考古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然而当他开始接触古代文学的研究论著之后,他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喜欢“研究”古代文学,而只是喜欢看些文学作品和文史掌故。

后来在一次“现代汉语”课上,老师给同学们讲解歧义句的分析,诸如“考研究生”、“咬死了猎人的狗”之类。丁健顿时觉得语言中的歧义现象非常有趣。课下他认真研读了几篇研究歧义句的论文。他发现自己在读语法论文时完全不会产生读文学论文时那样“头疼”的感觉。此后,他开始大量借阅图书馆中语法研究方面的书籍来阅读。每当在看书中遇到问题时,他都会认真地去思考,并查阅相关资料、请教专业课老师等等,总之一定要想办法找到答案。

丁健坦言对语法学的兴趣应该和他喜欢看侦探小说有关。侦探小说中的语言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解开迷局的钥匙往往就隐藏在作品人物说话时的抑扬顿挫或是叙述者句子的回旋之中。语法分析也是如此,需要对语言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抽丝剥茧、层层推进,才能发现语言背后的规律。

都说“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但是,丁健认为“兴趣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你对某个专业方向的好感。只有当你深入了解之后,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之后,你仍然喜欢这个专业,那才会成为你学习的动力。”正是在兴趣的驱动下,丁健在报考研究生时选择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方向。

科研起步

读研伊始,导师张谊生教授便给了丁健一个题目,要求他用一学期的时间写出一篇论文来。尽管丁健在本科阶段已发表过两篇论文,但这对他来说仍不失为一个艰巨的任务。张老师喜欢把写论文比作学游泳。光学习游泳的知识,观看游泳的视频,但不下水实践,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同样,光看别人的论文,自己不去写,也是学不会写论文的。论文初稿写出来后,张老师又指导丁健对论文进行了三次修改。然后张老师授意可以投稿试试。论文的投稿起初并不顺利,但张老师告诫丁健不要气馁,退稿也是正常的,修改之后继续投稿。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篇论文最终发表在了《南开语言学刊》上。

在张老师的指导下,丁健在科研上有了不小的进步,陆续发表了几篇论文,还多次参加国内和国际的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宣读论文。2011年,丁健做出了考博的决定。但在考博报名之后,他的内心反而出现了一些动摇的迹象。究竟自己是不是适合继续读博深造呢?这个问题在他的脑海里萦绕了很久。但是很快,这个问题有了答案。2011年10月底,丁健在《汉语学习》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12月初他赴台湾高雄参加“第六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并获得了“语法新秀”二等奖。这两个喜讯对丁健来说是莫大的鼓励,肯定了他一直以来的努力,同时也坚定了他考博的决心。

求学上外

2012年9月,丁健进入上外师从金立鑫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与其他学校相比,上外有其“世界语言”的特殊背景。金老师的研究也不只是着眼于汉语语法,而是语言类型学。他讲解汉语语法的同时还提供其他语言的实例,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语言的多样性,并且更好地类型学的背景下探讨普通语法问题,进一步认识汉语语法的特点。这使得丁健在硕士阶段的基础上又拓宽了眼界,同时对语法研究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金老师一直强调“每个语言学者都有研究自己母语的义务”。受导师的影响,丁健也对自己的方言做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并在汉语学界的权威刊物《中国语文》上发表了论文。此外,2013至2014年间,丁健还在《世界汉语教学》、《当代语言学》等刊物上发表了四篇论文。前不久,他的硕士学位论文《汉语目的范畴及其表达手段》也获评2013年度上海市研究生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丁健很欣赏老一辈学者的治学态度,“只有平凡一点、踏实一点,路才能走得远一点”。他说,自己现在还只是一个没出道的“小学徒”,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这些年来,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引和父母的支持,我也不可能由着一点兴趣走到今天。今后我唯有尽力做好自己,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个人信息:

姓名:丁健

性别:男

年级:2012级

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班级:20班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