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青年典型之【励志型】
从西部到东部,从东方到西方
——记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级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刘雨叶
从语言到文明
从小,刘雨叶就对中国和世界各地文化很感兴趣。初中地理课上做的一次关于法国的研究学习,使她第一次对法国有了较深的了解。和很多人不同,刘雨叶认为语言不仅是工具,还是一个民族思维的体现,反过来也深深地影响着这个民族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要真正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首先要了解其语言。所以她选择了法语作为大学学习专业,后来又开始自学德语,计划以后学习更多语言,希望语言成为通往文明和交流的大门。
从小县城到大上海
从西南小县城来到国际都市上海上大学,刘雨叶每年获得奖学金,本科毕业时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并通过考核,刘雨叶被推荐保送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专业研究生。
当然,刘雨叶明白,语言是活的。小时候学琴,老师常常说“三天不练手生”,而法语老师教导说“语言一天不练就能看出差别”。所以不仅要学习语言,更要练习语言和运用于实践当中。大二时刘雨叶参与组织排练同学们自编自演的华东师范大学戏剧节法语舞台剧,也曾在研一2013年莫里哀法语戏剧节中,在法语系缺乏男生的情况下反串男性角色,在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家》的法语戏剧中出演男主角之一。研一时与同学合译法国心理学家克里斯多夫·安德烈的心理学普及读物《不害怕——各种恐惧症,以及怎样克服恐惧症》并于2013年9月出版。除了课余担任上外英语学院法语二外和外语培训中心法语培训班兼职教师外,刘雨叶还于2014年5月负责接待和陪同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荷兰新音乐团来华演出,2014年4月陪同中国妇女代表团访问非洲国家加蓬,曾于世界最大法语培训机构法语培训中心实习,在中国国际教育展中协助法国驻沪总领馆-法国高等教育署参展,在中法文化之春第三届上海夏至音乐日做志愿者等。
从中国到欧洲
学习外语,最好能够到对应的国家或地区看看,真实感受这种语言和文化。刘雨叶于2010-11年到法国新索邦巴黎第三大学交换学习一年,2013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高等翻译学院交换学习一学期。这两次交换对她影响很大,一方面是法语语言,书本上学到的都是最完美的情况,而生活中的语言变化万千,只有和当地人接触了才明白实际生活中他们是怎么表达的。记得在一次旅行中碰到一位在复旦大学交换的法国学生,在聊天过程中这位法国同学告诉刘雨叶,他之前碰到的学法语的同学,聊天对话的句子就像在背课文,而和刘雨叶聊天就比较自然,刘雨叶认为这应该归功于在欧洲交换的经历。另一方面不仅是法语学习,更多的是生活态度和思想上,在一个小圈子里待久了,就会认为全世界都是这样生活这样思考这样做事的,到了外面的世界才发现,很多事情出乎自己的意料。
姓名:刘雨叶
性别:女
年级:2012级
班级:13班
专业:法语语言文学
个人陈述:从西部小县城到东部大上海,从东方明珠到埃菲尔铁塔。学习语言,热衷文化。
个人风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