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晚6点30分,上外博士沙龙第259期讲座在上外虹口校区图书馆606如期举行。本期讲座博士沙龙邀请到了陶友兰教授,讲座主题是“我国翻译教材建设与翻译学科发展”。
陶友兰老师是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翻译系教授,复旦大学博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TESOL硕士,(德国)洪堡学者。她兼任国际杂志《Current Trends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的编委和审稿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浙江大学学报》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审稿人。长期从事翻译理论与教学、英语教育等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陶老师本期讲座从两个方面讲述了主题,分别是我国翻译教材建设和我国翻译学科发展,并且通过两者之间的联系提出自己对今后教材建设的展望。
首先,陶教授介绍了我国翻译教材的编写情况,她从翻译教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三个方面概述了我国目前翻译教材的编写现状。之后,陶教授为我们展示了他总结出来的翻译教材的定位,她将翻译研究分为纯翻译研究和应用性翻译研究两个大类,其中每个大类下面还有更细的分支。在这一部分的最后,陶教授还为我们推荐了几本西方的英语翻译教材以供参考。
随后,陶教授介绍了我国翻译教材发展的历史,其中笔译教材的发展历史较长,从建国前一直发展到现在,从最初的2本发展到今天的1000多本。而口译教材发展较晚,只有40年的历史。但是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我国的翻译教材编写都已经进入了专业化的时期,现在的翻译教材所注重的方面更加具体,学习者可以从中获得更加具体专业的指导帮助。“中国翻译教材的发展历经六十年的历史,与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反映了教材作为社会的产物,受到国家政策、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同时又映射了中国翻译教学的发展轨迹,记录了中国翻译研究不断发展的学术成果”这是陶教授的总结。
介绍完翻译教材后,陶教授又给我们介绍了翻译学科的发展进程。陶教授先给翻译学下了一个定义,并且以翻译学学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的方式介绍了我国翻译学科的发展进程。那么翻译学学科发展和翻译教材建设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用陶教授的话讲,那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翻译学学科发展的过程就是翻译教材建设的过程,翻译教材建设是翻译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目前翻译学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就有翻译教材的建设。
接着,陶教授提出了她对今后翻译教材建设的展望——翻译专业教材建设应依循生态式设计的基本理念、加强教材市场需求研究和已有教材的用户满意度调查、加强现有好教材的二度研发和使用指导、加强翻译教材研究最快转化最新翻译研究成果、加快翻译技术在翻译教材中的融合和应用等等。总之,翻译学学科发展和翻译教材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最后都是为了能够提高翻译教育的质量,促进翻译教育的发展。
最后,陶教授还分享了她这么多年翻译研究的感悟和启示,“博览群书、坚持不懈、见贤思齐”是陶教授的最大感悟,她希望这些感悟能够给现在的翻译学学科发展工作者以新的启示。在讲座的结尾,陶教授朗诵了一首小诗《Teacher’s Prayer》为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次博士沙龙讲座吸引了许多校内外的硕博研究生前来听讲,其中不乏从外地特地赶来听陶教授讲座的青年学者。在讲座的提问环节,大家踊跃发问,和陶教授进行深层次地交流。
博士沙龙今后会继续为大家带来丰富精彩的讲座,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
(文/上外博士沙龙孙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