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博士沙龙第253期
名师引领
主 题:汉语“乡土语言”英译实践批评研究
时 间:2017年3月14日(周二)18:30-20:30
地 点: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楼606会议厅
主讲人:周领顺 教授
个人简介:
周领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扬州大学领军人才、扬州大学翻译行为研究中心主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翻译协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省社科和省重点高校建设等基金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10余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开创“译者行为批评”;获全国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省政府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两届)、三等奖和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中国社会科学报》对其进行了人物专访。
周领顺教授的主要成果和研究领域:一是框架语义学研究,代表作是《汉语移动域框架语义分析》专著。该成果于2014年获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并于2015年获得全国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二是译者行为批评研究,构建了我国本土理论之一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主要成果是《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和《译者行为批评:路径探索》两部专著。《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于2016年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内容简介:
本讲座将围绕讲座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乡土语言’英译实践批评研究”而展开。讲座人将从研究、发现和反批评等多个角度,分享心路历程,并具体以“葛浩文译‘狗’”的讨论为个案,希望给论文写作、团队协作和认识升华提供方法上的启迪。
在我国译学界,一提起“狗”及其英译,默认的是西方多作褒义,中国多作贬义,并把它作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典型案例,用于跨文化交际和翻译教学之中。随着汉学家葛浩文翻译获得的极大成功和有关研究热度的递增,即使观点相左的研究者,也均能从葛浩文的翻译实践中,找到有利于自己观点的事实,各说各理,说明潜存着偏见,未能洞悉深层的运作机理。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作祟之外,还由于研究者所用的是举例式,片面在所难免。本讲座借助葛译莫言10本小说“乡土语言”翻译语料库,穷尽性地统计了莫言作品中涉“狗”原文和葛浩文译文,分类考察了偏见产生的根源和传统分析出现偏颇的事实,借以探讨文化传播的深层机理,为提升中华文化传播的有效性,提供些许可资参照的依据,也为增强翻译批评的公正性,提供一个分析的案例。
博士沙龙期待您的参与和交流!
上外博士沙龙工作坊
欢迎您关注上外博士沙龙!
[1]博士沙龙新浪微博:http://weibo.com/sisubssl;
[2]博士沙龙腾讯微博:http://t.qq.com/boshishalong;
[3]博士沙龙微信公众订阅号: 上外博士沙龙(boshisha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