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传播下的翻译—他山之石,可以攻“译”

发布时间:2016-04-25浏览次数:596

18期 静湖读书会:

实践与传播下的翻译—他山之石,可以攻“译

草长莺飞四月天,“译言译语”共漫谈。4月18日晚6点,上外博士沙龙部组织的第18期“静湖读书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4310教室如期举行。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的杜磊博士和叶颖博士,以翻译为引子,用《<红楼梦>的“西游记”:<红楼梦>英译趣谈》和《追求象征的力量:关于西方修辞思想的思考》穿线,向求知若渴的同学们分享了他们在做翻译研究中的真知灼见。


用《红楼梦》译文学翻译

杜磊博士温文尔雅,演讲风趣幽默,枯燥的翻译工作一经他口,竟变得生动有趣。首先,杜博士郑重地向同学们介绍了肖维青老师2015出版的《<红楼梦>的“西游记”:<红楼梦>英译趣谈》这本书,并特别提到译文比较在在翻译批评中尤其重要。紧接着,杜博士从译者的“炼字”、“炼句”、“炼篇”铺陈开来,字字珠玑地讲述他在翻译实践中的心得。他以《红楼梦》里“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这段原文为例,启发同学们思考,如果是自己翻译递眼色、会意、飞红了脸等动词,会用哪些词?在简短的互动之后,杜博士向大家讲述作者wink attake the hintburn with the shame等词运用的独到之处。同时,杜博士也毫不吝啬地分享他在英语翻译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他说中文形散,远古时候古人耕地常常隔空传话,但由于人口密集,而且大多时候信息共享并不需要多加修饰;但英文想要条理清楚,则需要借助大量的连词把话语连起来,而这可能跟西方人早期以游牧为生有很大关系。延伸而论,中文就好比是珍珠,可以字字细品,也可以全盘端详;但英文像是一串葡萄,有主有从,秩序分明。此外,杜博士还就个人的翻译作品《极客物理学》一书提醒同学们,有时在翻译实践中,理解学科内容比文字处理更重要。


用修辞讲故事

叶颖博士知性从容,娓娓道来。叶博士首先带领大家概览了《追求象征的力量:关于西方修辞思想的思考》这本书的框架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说起修辞,在座的同学们纷纷表示既陌生又熟悉。叶博士说:“修辞对西方文化社会体系的构成和持续极端重要,是西方话语中最为迷离诡谲的核心概念之一”,这引起了同学们对西方修辞强烈好奇。随后,叶博士以一句颇有文艺味又满含修辞气息的文字“修辞成功的密码:我不在你眼里,我在你心里”为例,讲述了修辞是如何被大师们如柏拉图、西塞罗运用在作品中的。她特别提到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这个小词就有修辞的味道在里面。light是光的意思,而enlighten可以理解为照耀、照亮,现今广泛使用的意思是启发、启蒙。从这个方面讲,用the Enlightenment来概括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的文化运动在修辞上有“自我韬晦”的意思在里面。紧接着,叶博士继续以大家熟悉的“事实胜于雄辩”来讲述事实与修辞,她提到,事实的确立,本身就需要雄辩,而事实对雄辩的支撑可以从争议点理论中探究一二。其后,叶博士系统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受众与修辞;道理、权威与修辞;修辞格与修辞等内容,并以当前热播的节目《奇葩说》为例,剖析修辞是如何运用在辩论当中的。


一个半小时的读书分享很快就过去了,在问答环节同学们围绕中国的对外传播与翻译提了较多问题。同学们细心求教,两位博士真诚解答,气氛热烈。针对我国当前的对外传播问题,两位博士引导大家思考如何才能传播好中国声音,同时给予大家鼓励:虽然有时我们做翻译工作,传播出去的声音可能很弱,但只要做的多,就一定会增强中国的声音。

本期读书会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感谢杜磊博士和叶颖博士的精彩分享,让我们期待下一期静湖读书会的分享活动!

/上外博士沙龙部 高雪丹)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