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12级博士作客第90期上外博士沙龙

发布时间:2012-12-24浏览次数:848

文学语言“比翼双飞”共同谱写中文之美

——华东师大12级博士作客第90期上外博士沙龙 

12月18日晚6:30,本学期最后一场博士沙龙在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04会议厅如期举行。本期沙龙,由兄弟院校华东师范大学2012级博士生周萍和曾庆雨同学分别给大家介绍了“基于新‘言语行为’范畴的语用学研究”和“义山诗的词化特质”。

 

基于新“言语行为”范畴的语用学研究

周博士提出现代修辞学局限于辞格研究,陷入了狭义修辞学的泥沼,将它与语用学结合起来研究能取长补短,由此提出了基于“新言语行为”为核心范畴的语用学理论体系。在这个新的框架下,言语行为的主体、语境、规则需要重新定义。

1.言语主体   任何行为都有“主体”的行为,通常我们会忽视间接言语接受者的立场。同时,任何言语主体都是多种社会身份的集合,而言语主体中“我你他”的功能也会因言语行为的不同而变化。由此看来,“本店装有摄像头,请保持微笑”与“本店与110联网”比起来,前者更充分尊重了正常消费群体的心理感受。

2.言语语境 语境是制约了言语行为产生、接受与发展的环境。言语行为之间可以构成微语境,如对举结构中“大事小情”的“大事”、“小情”就互为语境。另外,指示、预设都是言语行为与语境的一种特殊关系。

3. 言语行为的准则 将修辞学与语用学相结合的准则似乎可以概括为1)策略性准则:辞格、礼貌与幽默准则;2)构成性准则(三H准则):合意性准则(行为与自己的意图相匹配)、合法性准则(行为与接受者和社会的认知相匹配)及合算性准则(行为成本与行为意图匹配)。

最后周博士将“新言语行为”的理论思维运用到突发危机管理中,认为这就是要解决“谁说”、“什么时候说”及“怎么说”的问题。“谁说”应该遵循序列准则及话语权准则,也就是由与事件相关的最高级别负责人发言;“什么时候说”应该遵循时间准则,危机突发后应该在第一时间发言;“怎么说”应该遵循清晰准则,发言时应使用清晰,不含糊的话语。

基于“新言语行为”的理论框架不仅能够有效地指导现实生活的言语行为,而且大大扩展了修辞学及语用学的研究视野。

 

义山诗的词化特质

曾庆雨博士为了更好得展现李商隐诗歌的词化特质,首先提出了诗与词的5个区别:1.形式上,句式、句法、押韵要求不同;2.题材上,诗广词狭;3.风格上,诗庄词媚;4.意象上,词多轻灵细巧;5.意境上,词多隐约迷离。在此基础上,曾博士进而总结了义山诗的意象多为春雨、细雨、杏花、李花、落花、柳、小柏、小松、流莺、蝉、蝶、鸾凤这些词惯常使用的轻灵细巧、优美精致之物。

曾博士用李商隐为人熟知的《锦瑟》作例,具体分析义山诗的词化特质。“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首句用锦瑟做意象,那华美的乐器有五十根弦,却无端招来诗人的责怪,因那一弦一柱都是相思。庄周梦蝶的典故,如梦如幻,梦中焉知孰是庄周孰是蝴蝶,乃是迷离不定的人生,正为诗人的人生作注;杜鹃啼血是不泯的春心和执著的感伤。沧海鲛人,落泪成珠,月满珠圆,月缺珠残是凄然之美;良玉生烟是朦胧之美。这些感情都已过去,唯留一声叹息。经曾博士的详加阐发,在座的同学无不被李商隐朦胧氤氲的词化诗所感染动容。

感性的赏析之后回复到理性的研究整理,为何义山作诗不作词呢?同时代的温庭筠正是以词名著称的。曾博士从两点阐述:1.就中国传统价值观而言,“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词是小道,是淫靡的,不登大雅之堂。2.就本身创作态度来说,“况属词之工,言志为上”,李商隐满腔抱负,自是不愿为之。

最后,曾博士又分析了义山诗的词化成因。1.从文学史的发展来看:独辟蹊径,开深婉精工一途,以补韩孟、元白之失。2.联系国事与身世来看,安史之乱后,诗歌的创作向内转向为心灵世界的开拓;李商隐平生隐痛柔肠百结,多隐曲而少直言。3.放眼文学史来说,义山诗继承了楚辞的抒情传统,借幽艳芳馨之物,抒幽约悱恻之情,变李贺之奇诡为凄美。4.诗人先天的资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他不爱直言,又神情锐感、细意幽思,那些不能自遣的生存悲剧意识只有幻化成诗句来聊以自慰了。

 

感谢周博士和曾博士给上外学子带来了一场如此精彩的讲座,让我们领略了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汉语的精彩魅力,中文的无穷魅力。

 

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与支持,本学期博士沙龙共成功举办了16场。下学期博士沙龙将继续秉承“做有学术的思想,有思想的学术”的宗旨,把沙龙越办越好,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踊跃参与,继续支持博士沙龙!(文/金燕 张舟)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