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期上外博士沙龙:奥古斯丁与奥古斯丁研究

发布时间:2012-12-10浏览次数:638

第88期上外博士沙龙:奥古斯丁与奥古斯丁研究

12月4日晚,上外学子如期相约博士沙龙。本期节目的主讲嘉宾是来自复旦大学历史系的夏洞奇副教授,他在约两小时的讲座中纵横阡陌,奇思妙语,为大家铺就了一幅以西方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为主角的历史画卷。

穿越时空访先贤,抚触历史品神学

主持人张绍铎老师颇具褒奖的开场白后,夏老师自谦地与大家聊了聊文学与史学的关系。他以《史记》为例,认为历史学家应该以文本为主,重视史料的文本性,因为文与史相辅相成。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历史人既要把控史料,又要“凿壁借光”,照亮历史脉络。

从罗马拉特兰宫中最早的奥古斯丁像入手,夏老师首先拷问奥古斯丁究竟是何许人也。通过其拉丁文名字溯源,夏老师说应译其名为“奥古思定”才更能彰显其思考的定力与深邃。奥古斯丁生前曾撰有百余部书、二百多封书信并有布道作品九百余篇,其中名垂青史的四大著作为《忏悔录》《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创世纪>字义注》,为后人留下了超过五百万拉丁词的传世著作,也因此成为西方现代人最了解的古代人。对于奥古斯丁的思想史意义,夏老师概括出四点,即“古代信仰的再造者”、双峰并峙的基督教神学大师、拉丁神学的典范、充分的否定性和强大的代表性。

基于一幅非洲人想象的奥古斯丁模样的画像,夏老师用幻灯片交替播放了现代和罗马时期的北非地形,并延伸至罗马北非的行省、民族与文化、城市化,然后聚焦到奥古斯丁的北非。一幅幅鲜丽明快的照片为大家逼真地再现了塔加斯特风貌、古马都拉城遗址中的浴场/剧场/拱门/城堡遗址、古希波“基督教区”教堂和广场遗址。时光流转,沧海桑田,作为神学大师奥古斯丁的古都,希波城的残垣断壁是历史风云诡谲的写照,而那倔犟山脊上傲然矗立的天主教堂却是一代大师对话神灵的定格。

带领大家游历完人文意蕴深厚的自然风光,夏老师凭借画师Benozzo Gozzoli绘制的奥古斯丁画像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饱览大师人生历程之窗。从最开始的塔加斯特学童,初至奥斯蒂亚,接着任教罗马,转而前往米兰,被米兰主教安布罗斯施洗,顿悟“三位一体”神的隐喻,可以说,奥古斯丁的生命潜流早已汇入罗马帝国基督教文化的大海,潮起潮落,相生相惜。

追古思今论学术,研精思远话圣哲

作为复旦的青年学者,夏老师从恩典圣师、奥古斯丁主义、奥古斯丁会、教父学、古代晚期研究、学术刊物和国际性学术等方面详尽阐释了为何奥古斯丁的学术地位不可小觑。随后,他又为我们梳理了有关奥古斯丁研究的诸多视角,即内部研究(纯粹的奥古斯丁研究)、延伸研究(“奥古斯丁”的前世今生)、外部研究(被利用的“奥古斯丁”)、通俗的介绍与研究、文本和研究工具等各个领域。

最后,夏老师对在场的莘莘学子提出了四点殷切的期望,他期待我们能够发挥上外多语种的比较优势,重视西方文化、西学研究、基督教的历史地位以及基督教传统的现实影响。笔墨历史,千年传承,恂恂教言,铿锵断语,这些凝结着先贤圣哲才思与智慧的书写,亦是我们今日学术征途上的一汪清泉,几处星斗。

感谢夏老师将自己追问历史的执著与上外学子分享,让我们有幸告别浮华,淡定心神,思接千载,对话奥古斯丁,遥想古罗马的璀璨文明。

(文/邹娟)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