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沙龙迎来新学期第一讲,钮松老师讲解国际关系中的宗教因素

发布时间:2011-09-19浏览次数:537

9月13日周二晚六点半,第45期博士沙龙、也是本学期第一次沙龙在虹口校区图书馆604室如约与博士、硕士研究生相会了。这次走进博士沙龙的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我校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钮松博士,他为我校研究生带来了题为《以伊朗核问题为例解析国际关系中的宗教因素——兼谈博士学习中研究方法的训练》的精彩讲座与讨论。

在讲座伊始,钮松老师从这一研究课题的缘起谈起。钮老师认为,伊核问题被过分关注,学术界关于伊核问题的研究曾出不穷,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而他则力图选择新的视角来解读纷繁复杂的史实,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布的禁核“法瓦特”则为新视角的选择提供了契机。

接下来,钮老师告诉同学们,不管选用何种理论视角,首先必须要还原其问题本质。就伊核问题而言,钮老师认为其问题本源是要明确伊朗的目的是谋求拥有制造核武器的技术,还是谋求拥有核武器,还是获得和平应用核能的技术及核电站建设。从这一本源出发,钮老师对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2005年发布的法瓦特进行了研读,该法瓦特宣称生产、储存和使用核武器被伊斯兰教所禁止,而且该法瓦特被伊朗政府公开引用。之后,钮老师从伊朗传统的政教关系对哈梅内伊在社会、政治领域能够所起的作用进行了严密的逻辑演绎。在对宗教与国际关系之间联系的分析中,钮老师举一反三,从对伊朗核问题的解读中告诉在座的研究生同学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一定要重视因果联系,要使自己的文章具有较强的逻辑,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钮松老师在分析了伊朗核问题的三种走向及每种走向的限制条件后,提出了自己对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如何应对的见解。钮老师认为,中国穆斯林宗教外交是一个可供选择的外交方式,这有利于缓和中国在伊核问题上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矛盾,也可以为伊核问题的解决找到可能的新的突破口,钮老师在此并且严密地讨论了中国对伊朗展开宗教外交的两个核心变量。

在讲座的最后,钮老师结合自己学习、研究的心得,与在场的研究生分享了作为一名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研究生所应具备的问题意识、理论思考和多学科领域积淀的培养。

钮老师的讲座逻辑严密、深入浅出、以小见大,得到了在场的不同学科背景的博士生、硕士生的阵阵掌声,在接下来的讨论中,研究生们不断发问,钮老师则一一作出了细致的回应,并且欢迎研究生们常到他的办公室进行讨论,砥砺学术,交流思想。

博士沙龙在新学期将会与上外研究生们继续相聚虹口,随着研究生对沙龙的参与和热情不断增加,博士沙龙也将提供更加前沿、更加多元、更加富有启发性的讨论,在研究生部和学校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博士沙龙将继续秉承“有学术的思想、有思想的学术”这一理念,立志成为上外各个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一个平台,为上外的研究生们带来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与讨论。(研究生部 博士沙龙工作坊)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