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立冰副教授在博士沙龙畅谈中国古代政治智慧

发布时间:2011-04-27浏览次数:530

4月26日晚6时30分,第37期博士沙龙在虹口校区图书馆604研讨室迎来了我校英语学院副院长许立冰副教授,众多博士、硕士研究生济济一堂,聆听许老师对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精彩分享。

讲座伊始许老师就直入主题,从中、西方文化视角解读“政治”这一概念。许老师认为虽古汉语中已出现“政治”一词,但现代汉语中“政治”所表达的含义则更多源自西方文化中的经验。许老师从政治哲学、政治观念、政治策略和智者心理四个部分对中国古代政治智慧做以分享,时而融入西方文化中相应概念的对比,论述鞭辟入里。

首先,对于政治哲学,许老师认为从西周至春秋时代,中国的思想家便提出了一些特有的论述,如天民合一、天礼合一、天德合一等思想,虽未形成完整的政治哲学体系,但儒家古典政治哲学已经构成具有政治哲学意义的论述和命题,这和古希腊前期政治哲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接着,许老师对中国古代政治观念进行了梳理。从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荀子,到主张无为而治的老子,再到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以及主张兼爱、尚同的墨家学派,许老师如数家珍地向在座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们栩栩道来。在谈到法家思想时,许老师将中国的商鞅与古希腊城邦雅典的立法者德拉科进行了比较,引发了在场研究生们的深入思考。

之后,许老师将重点转向中国古代的政治策略。许老师以“孝”这一概念作为切入口,带领研究生们进入到中国古代的政治世界中去。许老师认为,“孝”强调的是血缘感情,往往超越人的功利意识,用它来比附那种压抑世俗乐趣的道德修养和泯灭生命本能的本分意识相当贴切。因而对“孝”这一观念的绝对强化,能够使人甘居下位、盲目服从,专制君主也因此能够稳定对国家的统治。在谈到西方文化中关于政治策略的认识,许老师则以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为例,解读君主必须同时具备狮子的勇敢和狐狸的狡猾。

最后,许老师向研究生们讲述了中国古代智者的心理,重点在于智者的生存之道,她以商纣王时期三位大臣比干、微子、箕子的人生故事为例,告诉大家古代中国知识分子们在渴望实现自身价值时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呈现出古代专制政权下知识分子独立身份缺失的状况。

许立冰副教授的讲座让在场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们获益良多,大家与许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作为学习外国语言文化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上学生,只有对中西方文化都进行深入地研读和领悟,才能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博大胸襟、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长期以来,博士沙龙每周都会带给虹口校区研究生或论文分享、或治学感悟、或某一领域的交流、也或是研究方法上的砥砺。研究生们在博士沙龙上一起切磋智识、领略智慧,博士沙龙将继续和老师同学每周相约,共同感受“有学术的思想,有思想的学术”。                     

(研究生部)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