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辩论会“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4-06-25浏览次数:798

6月17日上午九点三十分,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图书馆T212会议室举行了第二届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辩论会。参与辩论赛的同学主要有我校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和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的全体研一生和部分研二学生。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武心波教授、王联合副教授和左品博士作为评委也参加了此次辩论会。

本届辩论会延续了第一届辩论会的传统,无论是辩题的选择、辩论团队的组建,还是辩论程序的设计、评分机制的制定、学生的组织和动员,以及辩论赛宣传广告的制作与张贴等等,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

为增加辩论赛的戏剧性和对抗性,本次比赛共设三个参赛团队。在比赛开始之前就举行了一次抽签活动,幸运的小组可直接晋级,等待与初赛获胜的小组进行最终决赛。辩论赛主要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部分。初赛由评委老师打分,决赛由评委老师和在场学生共同打分,最后选出优胜小组以及各组的最佳辩手。

辩论赛的主席由研一的周楠同学担任。初赛的辩题为“中西方文化之间是共性多于差异还是差异多于共性?”周楠主席宣布辩论赛正式开始后,首先由正方一辩武月影同学陈述辩词,她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来分析中美关系的共性多于差异性。而反方一辩来自研二的谢宇亮同学则从二元对立以及东西方文化本体论、方法论与认识论差异的角度来论证差异性多于共性。

图1,正方一辩武月影同学在陈述论点

进行到公辩环节后,场面变得逐渐激烈起来,双方的二辩与三辩开始了唇枪舌战;进入自由辩论阶段后,双方的辩论更是达到了火爆的程度,辩手们争相发言,或慷慨陈词,或妙语连珠,或机智幽默……,场面高潮迭出,精彩纷呈;进入最后的四辩环节,正方的四辩选手李晓东与反方的四辩选手吴家斌都各自进行了精彩的最终陈述。

图2、公辩阶段

经过紧张激烈的讨论后,评委老师一致选出反方组为胜出组。左品老师对本轮的辩论情况做了精彩的点评,强调辩论不仅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和找出对方在逻辑上存在的漏洞和破绽,并能迅速而敏捷地组织有效的反击,将对方置于不利地位,这样才会赢得主动,取得辩论的话语权和制高点。

图3, 左品老师在进行点评

经过简短的茶歇时间后,辩论会又紧锣密鼓地进入了决赛环节。决赛的辩题为:“中美能否打破修昔底德陷阱?”直接晋级的第三组与初赛胜出的第二组开始进入决赛辩论。正方主要从当代环境以及中国的特殊环境与“和和”观念出发论述中美能够突破修昔底德陷阱。反方主要围绕为中美缺乏战略互信以及美国仍未放弃称霸世界的野心这两个角度进行论述。

图4,决赛公辩环节

经过一系列精彩的论述与辩论环节,同学以及评委老师开始打分,并进行了现场唱票。在公布结果之前王联合老师对决赛进行了深入的点评,最后他希望这种形式的辩论会应该作为我院的研究生特色学术活动,一届届地传递下去,要将之打造成一个学术品牌,越办越好。

图5,王联合副教授、左品博士为获胜小组颁奖

最终获胜的小组为正方小组,其成员为:一辩程天翔(研一)、二辩陈烨(研一)、三辩沈贇璐(研一)、四辩杨洁(研二)。本届辩论赛的最佳辩手为:田宁(研二)、沈贇璐(研一)、吴家斌(研一)、丁梦丽同学(研一),由院领导和老师分别为他们颁发了获奖证书,并合影留念。

图6,常务副院长武心波教授亲自为最佳辩手颁发获奖证书

辩论会结束后,师生们在图书馆拍摄了集体照,以此纪念本次活动的圆满成功。

图7,集体合影留念

 

撰稿人:高梓菁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