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研职团2014“优秀研究生经验分享汇”圆满落幕
2014年5月,上研职团举办了“优秀研究生经验分享汇”系列讲座。讲座以分专业经验交流会的形式,邀请了法学、英语大类、媒体类、现当代文学、经管类、教育类等不同专业的优秀研二同学从虹口校区来到松江校区,与研一的学弟学妹们分享学术科研、实习实践等多方面的经验。系列讲座受到了研一同学的普遍欢迎,大家纷纷向嘉宾同学们虚心求教,嘉宾同学们则针对学弟学妹们的疑惑给出了详细认真的解答。
学海无涯,科研扬帆
学术科研自然是研究生同学关注的重点。系列经验分享汇中,各个分场的嘉宾同学们都就学术科研经验进行了无私分享,向研一同学提供了以下方面的有益建议。
一)科研立项
法学分场的赵让梨同学、经管分场的史高艳同学和英语分场的袁帅同学都对学校的科研基金项目进行了介绍,并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立项和中期考核经历。她们也提到,可以将科研立项与毕业论文挂钩。
二)论文发表
英语分场的袁帅同学对此进行了讲解。科研成果的范围包括论文、译著、教材工具书和论文集;完成方式则包括独立作者,以及与他人合作撰写或编辑。文章的发表方式有期刊,学术报纸,学术会议等。学姐也对字数体例、投稿方式和编辑审稿过程进行了解说。
三)毕业论文
经管分场的李娟同学认为,毕业论文可以是课程论文的延伸。文学分场的奚荣荣同学提醒大家,写论文时一定要注意实时备份。法学分场的谢宇亮同学建议,在学校早早将论文准备好,实习时才会少些后顾之忧。各个分场上,许多同学都很关心论文撰写和实习工作的平衡问题。对此嘉宾同学们表示,学生阶段的我们应以学业为重,对毕业论文要有足够的重视;在时间的掌握上,可以白天做实习、晚上写论文,平时注意多抽时间阅读文献;此外,尽早搜集相关资料、确定研究方向、做好撰写计划非常重要,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写作进度。
四)关于考博
英语分场的刘欣欣同学为大家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经验分享。她从自身经验出发,对大家提出了真诚的希望。她表示,对于有志读博的同学,她最想说的一个词是“专注”,希望大家飞得更高远,且行且珍惜。
五)其他建议
嘉宾同学们也主动向大家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大家从课程论文出发构思毕业论文,注意论文学术规范;多读学术著作和期刊,多利用图书馆寻觅灵感;多和导师沟通,多向导师取经。
实习实践,职业发展
随着研一生活接近尾声,不少同学开始关心与未来实习相关的问题。大家的焦点比较集中,经验丰富的嘉宾同学们也都给出了颇具针对性的建议以及个性化的温馨小贴士。
一)信息渠道
嘉宾同学们分享了许多获得实习、招聘信息的渠道,包括:应届生求职网、上研职团官方平台、研部就业办网站、微博账号(比如@上海实习)等。英语分场的虢昱锐同学还向有意赴海外实习的同学特别推荐了上外埃塞克(AIESEC)社团。
二)个人定位
媒体分场的尹谜眉同学为同学们分析了公司规模问题:大公司管理规范、分工明确,能够为个人简历增光添彩,不过缺点是个人的发挥空间受到限制;小公司的实习生随时可能接到新任务,创业团队关系平等、沟通流畅,虽有管理不规范的缺点,但是允许尽情发挥主观能动性,个体空间较大。同场的王蕾同学则认为,如果尚未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公司或领域,大家不妨多去经历,这样才能准确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英语分场的符蓓同学则通过剖析自身性格来向大家展示她的个人定位方法:因为享受讲台前拿话筒讲课的感觉,喜欢教书育人的成就感,所以职业定位方向为教师。她建议大家充分发掘自身性格,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三)自身优势
嘉宾同学们表示,人事、公关、咨询、外媒等岗位或公司比较青睐上外学生;语言能力、调研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是大部分上外研究生的优势;此外,大家也可以通过考证来巩固自身优势。
四)实习时长
英语分场的杨韵迪同学有在丹麦领馆长达半年的实习经历;同场的查依帆同学则换过三份不同领域的实习,每份实习时长约为三个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实习时长问题,学姐们表示一份实习最起码要做满三个月,这样才能了解公司内部架构和整体工作流程。
五)其他建议
经管分场的沈捷妮同学提醒大家在投递简历后及时做好记录,这不仅可以避免临时忘记自己投过的公司,而且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准备面试;同场的李娟同学提醒大家发求职信时一定要注意简历附件能否打开。法学分场的田宁同学建议大家提高OFFICE软件操作能力;同场的万天葳同学将认真细致视为文件工作的重中之重。媒体分场的杨若同学特别提出了情商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同场的郭家旗同学则希望大家注意以正式员工的心态对待每一份工作,做好每一件小事。根据自身经验,学长学姐们还给出了其他许多温馨小贴士。
本次系列活动上,同学们热情高涨,许多同学在活动结束后依然意犹未尽,围在嘉宾同学们身边深入交流。通过优秀研究生经验分享汇活动,研一同学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疑惑都得到了较好的解答,大家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新添了多重思考。

(文/ 徐宜修 图/ 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