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镌刻下最美的回忆
始终记得在前往墨江二中的那个深夜,自己看到那阔别已久的满天繁星时复杂的心情,熟悉中带着陌生,期待里藏着忐忑。不经意间,日历已悄然翻转至4月26日。蓦然回首,这两个多月的点点滴滴早已深深地印刻在心底,成就了一份独家记忆。
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从年少开始,三尺讲台就一直是我心中的梦和不懈追求的目标。我渴望能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我期望能与学生们平等交流、分享成长学习路上的点滴感悟;我希望能像曾经深刻影响我的那些恩师一样,引导学生们努力做一个有所爱、有所信、有所为的人。
怀揣着这些希望,我站上了讲台,开启了自己的教书生活。也正是在这一刻,我感受到自己肩膀上所承载的责任。出发前,奚荣荣同学也告诉我俩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不是很好,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于句子基本的主谓宾结构可能都不太明白。而背诵单词更是他们可怕的梦魇。在随后与学生们的聊天中我也得知他们主观上还是很想学英语的,只是初中的基础实在不好,导致上了高中愈发觉得上英语课像听天书,慢慢地对于英语学习也就不那么上心了。针对这些情况,我也适当调整自己的课堂设计,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性,让学生们不排斥英语课。在相对枯燥的词汇学习上,我试着让学生们采用联想记忆法,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脑,在脑海中描绘出图像并通过发音手写加深记忆。比如“starve”饿死一词,我就让学生想想自己被饿了三天后慢慢眼冒金星,即使用裤腰带勒紧自己的腰部成个V字型也还是饿的慌。又如“frustrate”挫败一词,我就跟同学说一个水果(fru)在大街上(str)散步走着走着觉得好饿就吃了自己一口(ate),它一边走一边吃,走到最后发现把自己吃没了,它感到无比的挫败。慢慢地,我也鼓励学生们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单词记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单词学习和背诵中去。此外,在单元词汇学习结束后,我也会制作一份英语填字游戏,让学生能通过游戏地方式更好地巩固词汇学习。这些方法的使用旨在让学生不再认为背单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任务。而在语法学习上,我经常和学生们开玩笑的表示学语法要有“语法虐我千万遍,我待它们如初恋”的觉悟,且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不破语法终不还”的毅力。语法部分,我尽量将知识点梳理清晰,用学生们熟悉的事物做例子,引导它们仿写句子。针对他们往常练习机会少的情况,我会额外找寻适当的练习,采取多样的形式(单选,改错,填空,排序等)巩固知识点。
虽然一开始的课后练习学生们总能把我虐的万念俱灰,但是看着大家点滴的进步心中总是无比的欣慰。当班主任聊天中提及好多学生晚自习时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英语习题时心中有着淡淡的窃喜。每天最幸福的时候莫过于下课后学生悄声的一句“老师,你辛苦了,see you tomorrow”。
图一
热情真诚,交流学习
英语教研室真的是一个温暖的家。加上我和(臧)金鸾一共有15名老师,其中有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也有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在适应期,老师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帮助。他们耐心的介绍学生的情况,学习的特点,自己的心得体会。当我们一开始上课受挫时,他们也会认真地一起分析情况,并不时鼓励我们。老师在上课之余,也时常会彼此听课评课。通过听课这一方式,我感觉自己真的受益匪浅。从每一个老师身上,我都学到了许多课堂的要点,比如如何把控教学各模块的时间分配,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平衡课堂活跃度和学习有效性等等。在听课的同时,也深刻地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比如对课堂整体把握的缺乏,对后排学生课堂情况的忽视,课堂内容过多导致学生注意力的缺失等。这也促使自己能更好地修正自己的课堂。
在向老师学习的同时,我和金鸾同学也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所长发挥出来。我们与当地老师分享课件制作的点滴心得,交流各款教学辅助软件功用。在平日的聊天中,我们也会分享自己所见所闻的先进教学方法并共同探讨是否能通过适当修改在墨江二中加以实践。此外,金鸾和我在办公室建起了图书角并倡议老师能分享图书,互相交流学习。
在墨江二中的这些日子,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老师的默默奉献。每每在校园中看到步履匆匆的老师,总会想起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疑,这边老师的工作是艰辛的,晚自习一守就是三个多小时。如果身兼班主任,那么11:30后回到宿舍早已成了家常便饭。然而每天面对学生的时候,他们却始终怀揣着最高的热情、最大的耐心去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一只粉笔,桃李天下,或许是他们最大的欣慰。
图二 英语教研室
彩云之南,世外桃源
每当夜深人静时,回首一天的生活,总感觉这简单的生活中有着难得的幸福。因为简单,所以更容易体会到快乐。学校的老师们都异常照顾我俩,时不时地就邀请我们上自家去做客蹭饭。走在街边,遇到相熟的店主总会友善的相互问候。周末爬山散步的时候,总有热情的路人招呼我俩摘野果品尝。作为吃货的我,在这里真有老鼠掉进米缸之感。蚂蚁,树花,鱼腥草,悬崖边的甜菜,野生的蜂窝等等叫的出叫不出名字的珍馐都曾是自己的盘中餐。当然,自己的厨艺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颇有名厨的风范。
墨江是双胞之城,也是北回归线所在之地。而墨江二中所在的通关历史上更是茶马古道的一个驿站。漫步在老街上,还依稀可见那岁月斑驳的印迹。哈尼族的男女老少大多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在他们优美的歌声中感受到的是浓浓的生活气息,祥和,瑰丽,美好,幸福。在孙俭老师任期届满之时的送行会上,孙老师唱的都是云南民歌和哈尼族的歌曲。闪闪的泪光中他一遍遍地诉说着对墨江的难舍之情,并再三地叮嘱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次宝贵的机会,感受并学习不同的文化。
提起云南,我们总不自觉的联想到丽江,香格里拉和西双版纳。很少有人知道,在距西双版纳不远处有一个小城叫墨江。墨江的美不似前几者美的如此张扬浓烈,她似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于无声处美得委婉且秀丽。在这里,我总感觉自己离天空非常的近,心也格外的静。沿着盘山路,本在你身旁的云彩,慢慢盘旋飞升,前一刻还纯白的云朵渐渐淡妆浓抹为火烧云,印染天地。当万物洗尽铅华,唯剩明月与星海相依相衬。在这时,才能深切体会何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也才会更为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生活。远离了尘嚣,才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人生的道路,而答案也变得简单。
写到最后,真的想感谢学校,感谢你们给了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得以体会老师的辛苦和幸福,让我能更好地去感悟生命的色彩,更好的聆听内心的声音。谢谢我的爸爸妈妈,能支持我的这份决定,放手让我自由的翱翔。谢谢一路上遇到的师长,朋友、同学,是你们让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做一个有所爱,有所信,有所为的人。未来的两个多月时间,我会依旧好好珍惜,镌刻完一份属于自己最美的回忆。
(陈蕾,女,2012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法方向硕士研究生,于2014年2月底前往云南墨江二中支教)
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