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永不褪色的青春
——记研会话剧社2013短剧专场
“有时候,我也想过要放弃,但它在我心中的某个部位留下了一种疼痛的感觉,我一想着以后那个部位将永远地隐隐作痛,我一想着以后看待任何事物的目光都会因为那点疼痛而暗淡无光,我就怕了,排戏,是我做过的最美好的事......”灯光渐暗,大幕落下,18个年轻人的话剧梦,终究圆满,跨越半年的逐梦旅程,注定将在他们的青春中,刻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不可复制的动人诗篇。
5月28日晚六点,一场微雨过后,暑气弥散,凉风习习,空气中散发着草叶的清香,经过半年的筹备和排演,在上外松江校区3456“小剧场”,研会话剧社2013短剧专场揭开神秘面纱,为上外研究生同学带来三部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短剧演出。
爱情的模样
该如何描绘爱情的模样?该如何书写爱情的感觉?该如何相信爱情的誓言?该如何坚守爱情的信念?《爱情疯人院》里上演了截然不同的故事,描摹了爱情的多面模样,仿佛一个关于爱情的后花园,呈现了丰富多彩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这部剧以诙谐的笔调,讲述了一群对爱情或存在偏见或极度失望的人,进入“爱情疯人院”治疗所发生的故事。男主角周游,被诊断为爱情怀疑论者,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让他不相信世上会有真正的爱情存在,他认为现实中的爱情都是伪爱情,坚信只有他看到了爱情的本质。在爱情疯人院,他结识了“爱情要是必须得专一,那干嘛还有博爱这个词呢?这爱它就要包容嘛!”的博爱老K,“我。。。我配不上爱情!”的自卑结巴,还遇到了让自己改变了爱情观,开始相信爱情的女孩啾啾。然而一切宛如梦境,醒来后,心中只有爱情的感觉隐隐作痛,周游与啾啾,注定只是疯人院里一幕有头无尾的片段,甚至只是一段治疗,周游的“病”好了,心中的爱人,却不见了。
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没有华丽温暖的辞藻,《爱情疯人院》里更多的是一种呈现,呈现了不同的人对于爱情不同的观念,是对爱情模样的探讨,而非执念,话剧社社长李迪如是说。在周游的梦境里,啾啾说,“给你的只是一种信念,一种热情,至于其他的,我什么也给不了......你可以把我当成一阵风,从你身边吹过,吹开了你心里紧闭的那扇门,然后又轻轻的吹走”,说到这里,啾啾的饰演者高慧,几乎流出了眼泪。这不是高慧第一次参加戏剧,但一定是用情最深的一次。谈到这次短剧排演的最大收获,剧社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说,是收获了友情、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愿意为了话剧而付出的朋友。而对于即将出国深造的高慧来说,这次的经历又更加特殊,就好像是对青春、对上外研究生生活一段刻骨绚烂的记忆。从去年的初步构想,到今年三月定稿,接着定演员排练,上外研会话剧社在经费短缺、课业紧张、人员又稀缺的状况下,就这样踏上了他们的逐梦之旅,一切的缘起,都是因为对话剧纯粹的热爱。
“戏痴”与“戏迷”
“你就站在楼梯的拐角,带着某种清香的味道,有点湿乎乎的,奇怪的气息,擦身而过的时候,我才知道你在哭。”就这样,年轻人马路遇到了女孩明明,从此生活的一切发生了改变。
女孩明明深爱着艺术家陈飞,而养犀牛的年轻人马路爱上了明明,为了陈飞,明明哭闹,放下身段去讨好, 甚至不顾一切要追随陈飞的脚步,追到天涯海角;而马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了明明,他跑去和陈飞打架,他绑架了即将离开的明明,他甚至杀死了最爱的犀牛图拉,将它的心脏献给明明。“一切白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惭形秽,一切无知的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绝望万分,”明明在马路的眼中,成了诗意的无可比拟的化身。
这两个角色很难演,大段大段诗句般冗长绕口的台词,散不开的忧伤笔调,以及主人公为了爱情的痴迷癫狂,对于校园里的学生来说,都难以拿捏,幸好,他们遇到了对的人,李伟铭和李迪。两个人都是骨子里的“文艺青年”,有着让人着迷的“矫情”的调调。还记得研究生歌手大赛,李伟铭唱披着黑色斗篷唱《浮夸》,唱到最后双膝跪地声嘶力竭,在大学里就活跃于歌唱和话剧的他,笑称自己是文艺界的,此话不假。李迪说,自己在大学里懒,虽然喜欢话剧,却总是有理由不去做,研究生期间发现,只要真正热爱一件事,再多的理由也都阻挡不了。就是这样的两个为戏剧为文艺痴迷的人,凑成了这一部疯狂的戏,更难得的是,两个人的性格,与主人公有着微妙的契合,简单的说,这是两个偏执狂的故事。正如马路一样,李伟铭有着天生的完美主义,“只是遇到什么事就想尽力去做好”,他这样说道。曾经有一次排练,李迪没有到现场,李伟铭就从头到尾认真地演了一场独角戏,在寝室时,他也时不时念叨着台词,几个月里,完全把自己和马路的灵魂对接,“这种疯狂和较真,是话剧演员很好的素质,”李迪这样评价道,甚至在场上的每一声喘息,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而李迪自己呢?明明纵然在陈飞面前卑微,但不可否认她是个骄傲的女孩,她执着于自己认定的爱情,并且无法自拔,而对于她不爱的东西,则报以不屑的态度,“这和李迪的‘妖道’”很像,”李迪的朋友这样说道,正是女孩子这种猫一般的骄傲,成就了独一无二的明明,成就了李迪身体里的明明。
“一切白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惭形秽,一切无知的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儿绝望万分,一切路口的警察亮起绿灯让你顺利通过,一切正确的指南针想我标示你存在的方位......我是多么爱你啊,明明。”最后,马路写完了给明明的诗,也被自己的偏执引向了灭亡。灯光渐渐落下,音乐缓缓升起,观众还沉浸在这疯狂的结局中,愣了愣神,掌声雷动。
有雷,有雨
剧组几经修改,最终决定将《有雷无雨》放在最后一场,既是校园话剧人的心声,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和完结。
《有雷无雨》讲述的是一个校园话剧社排演《雷雨》的故事。临近六月,导演快要毕业了,剧组中的其他人也有着各自的烦心事,周萍喜欢有了男友的繁漪,鲁贵和鲁侍萍要准备出国考试,演员凑不齐导演又临时找来了四凤。 整场剧在纠结于混乱中开场,夹杂着年轻人的暧昧情愫,却在黯然神伤中结尾,话剧终究没有排成,有雷无雨。虽然有爱情和现实的元素贯穿始终,讲述的却是话剧的故事,话剧人为了追梦在做种种挣扎和努力,在现实面前理想虽不堪一击却不会磨灭,话剧的种子依然深埋心中,就像剧中“导演”说的,“我不是迷,我是舍不得啊,我的朋友和我最喜欢的女孩都是在这认识的。有时候我想,如果没有这戏,我的学生生活还有什么,将来我的回忆里还有什么?”这分明是一个校园话剧人内心的独白。
周萍的扮演者路畅是第一次出演话剧,作为处女秀演出的他,表现得还不赖。生活中的路畅,是个内向的人,不善于自我表达,有些放不开,这次的演出,对于他来说,是对自我极大的突破和挑战,“通过这次新鲜的体验,我感受到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认识了一些人,从他们身上收获了很多,这也是除了自我突破外最大的成就吧,”路畅这样说道,“友情”是这群人口中时时挂念着的词。
在剧中饰演导演的,是李迪口中整个短剧专场“推动者”的刘文谦,李迪不仅要主演,还得负责三部剧的进度、与研会沟通、借场地等等事宜,而刘文谦作为贴心的“女生之友”,一直守候着三部剧,提醒着李迪做事的节奏。提到在排练过程中最难忘的时刻,刘文谦说道,公演前一天晚上三个剧一起彩排,排完已经十一点了,当时他看着舞台,想到过去两个多月排练的日日夜夜,心中有期待,有紧张,还有些许不舍。还好,他们的演出,有雷,有雨。也许,还会有更多演出的机会,好让他们把自己的梦,做的更长久一些。
忙碌了近半年,话剧终于圆满落幕。这群年轻人,用最真挚的热爱,和最用力的表达,为我们献上了一曲有关青春的赞歌。话剧会结束,然而青春不会落幕,年华会凋谢,然而记忆不会磨灭,记忆会褪色,然而这段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经历,将永远写在这群年轻人的心头。但愿在尘世纷扰中,现在的年轻一代,还能有这样,追逐梦想的勇气,仰望星空的情怀。(文/陈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