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研究生教学实践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3-05-15浏览次数:1525

汇万国语言,享教学盛宴

——第五届研究生教学实践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5月9日晚6点,由研究生会主办、研究生会实践部承办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教学实践技能大赛决赛于松江校区4教楼427教室正式拉开了帷幕。本次大赛吸引了50多名青睐教师职业的研究生同学踊跃报名,经过初赛的精彩较量,复赛的激烈角逐,共有10名选手顺利晋级决赛。选手们在这场教学巅峰之战中各显神通,一展上外研究生教学风采。

此次大赛评委阵容强大,包括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韩殿秀老师,党总支副书记杨雪莲老师,研究生部学管办主任夏卡莉老师,培养办副主任米健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曾获2011年“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上海赛区冠军的戴家琪老师,德语教学经验丰富的科研达人朱雁飞老师,西方语系外事秘书朱俊璇老师,以及第四届研究生教学实践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何佩学姐。到场嘉宾有研究生部学管办辅导员盛攀峰老师,研究生会实践部部长汪警学姐和副部长姚俊娟学姐。

决赛六点正式开始,由研究生会实践部陈瑶和姚洁两位干事担任主持。来自各个专业的选手们给在场的评委和观众带来了一场教学饕餮盛宴。

来自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二号选手谢涛同学曾任中学英语教师,教师范儿十足,一口流利英语一开始就hold住了全场。通过“th”和“r”,他讲解了辅音的正确发音,言语间幽默风趣,引来场下阵阵笑声。同样来自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九号选手丁华敏同学讲的则是英语语法中的难点——虚拟语气,她通过歌词,结合当下的流行元素进行了讲解。自称要在决赛上“二到底”的她,用丰富的表情和幽默的言语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令看似枯燥的语法课变得生动活泼。来自西班牙语专业的七号选手颜雅培同学揭开了西班牙语名词阴阳性的神秘面纱,介绍了记忆名词阴阳性的妙招——词义联想法,给在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自阿拉伯语专业的六号选手丁洁琼同学是场上的焦点。她以阿拉伯语中简单的问候语为开端,从阿拉伯的地理环境、阿拉伯人的民族性格以及宗教信仰来讲解“家人” 、“祝你平安”这些基本的词汇,巧妙地透过语言看文化,激发了同学们对阿拉伯的浓厚兴趣,受到评委连连赞扬。同时,她频繁调动课堂气氛,让现场同学通过互动,感受阿语发音的诀窍和特点,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此次大赛承袭了往届多语种的特点,除了上述的英语、西语和阿语,三号选手朱涛同学以“爱”为切入点,讲解了德语的基本表达,“丁克”等流行词汇的融入给课堂带来了不少趣味。不仅如此,同一语种的教学内容也丰富多彩,同样是英语课堂,十号选手李鸣同学讲的是词根与单词,四号选手宋歌同学和八号选手晏子同学讲解了翻译,而一号选手查依帆同学则生动地讲解了如何写英语文章。西语课堂上,五号选手李雪菲同学则讲解了重音符号与词义。这些课程让现场观众从多方面了解了各国语言及其学习方法,受益匪浅。

比赛最后,戴家琪老师和朱雁飞老师分别对英语组选手和小语种选手进行了点评。戴老师夸赞选手们都是天生的老师。在对选手的要求上,他强调:要关注“情感过滤机制”,让学生兴奋;语速要控制在120-150字每分钟,并把每个音都发好,注意语调的起伏变化;讲课并非脱口秀,要注重教学的实质;与学生的互动环节中要注意提问的方式;老师应该多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小语种选手,朱雁飞老师首先肯定了选手们的努力,深感“后生可畏”。朱老师对此次比赛的感触颇深,她认为,女老师可以尝试如男老师一般幽默,作为小语种的老师,可以多从文化层面去解释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了解当下的流行趋势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生拉近距离后,带他们进入新的语言世界。同时,她还提出了小语种发音教学的建议,提倡少借用英语发音,教“原汁原味”的小语种。

专业权威的评委阵容保证了比赛的质量,老师的评价与心得让比赛再一次得到升华。此次比赛不仅有强大的评委阵容,还安插了抽奖环节,舒缓了紧张的比赛,现场8位观众幸运地获得了精美礼品。整场比赛掌声不断,笑声连连,风趣和互动成了此次比赛的一大特色,选手们出色的表现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认可。

本届教学实践技能大赛不仅给了参赛选手们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让观众和选手们互相学习,也让在场的每一位同学深感教师这一职业的不易与神圣。相信通过这次比赛,热爱教学的上外青年才俊们会在自己热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附: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教学实践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名单

一等奖:丁洁琼

二等奖:谢涛、丁华敏、颜雅培

三等奖:查依帆、朱涛、宋歌、李雪菲、晏子、李鸣

优胜奖:钟舒佳、许婷芳、华夏、魏芳、王玮嘉、何琦、卢维芳、孙雪珂

(文/研会宣传部 罗丹)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