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校研究生部协助科研处在本学期继续开展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申报活动。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自2006年设立开始,至今已组织实施了七届,为我校研究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的平台。
在本学期进行的第十三届“爱未来”研究生学术文化节活动期间,研究生部邀请了校科研处处长王有勇教授和科研处副处长毛文伟副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分别在虹口和松江两校区举办了两场关于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申报的主题讲座。
社科项目申报的基本要素
4月18日晚,校科研处处长王有勇教授以《社科项目申报的基本要素》为主题,在虹口校区1号楼808教室与虹口校区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交流分享了科研基金项目申报的要领和技巧。在讲座的第一部分,王老师首先从学术科研的角度对学校近一、两年间的发展情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学校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与号召,支持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立足多语种、跨文化的优势,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宽学术科研的道路。随后,在谈到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申报上,王老师希望同学们加强对选题的重视,有意识地去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学校发展规划。紧接着,王老师结合对科研基金管理条例的解读,对科研基金项目申报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指出,想要成功申请科研基金项目,必须有一定的前期准备,有一定的学术积淀和研究基础。在谈及如何撰写“科研基金项目选题的意义和价值”这部分内容时,他强调同学们应该把选题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都进行综述性地表达,不仅要“述”,更加要“评”,“述评”结合,以“评”为主。同时,他希望同学们将科研项目基金的申报与学位论文的选题结合起来,为学位论文撰写奠定良好的基础,并鼓励同学们由单兵作战转向团队合作,这样更有利于思想火花的碰撞。他还推荐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年度发展报告》一书,希望能带给同学们更多的思考和启发。在讲座尾声,王老师说到,学术研究是一条寂寞又孤独的路,研究生们想要在学术上有所作为,就得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而项目的申请也仅仅只是一个开端,申请成功之后要完成课题还会面临更多更艰巨的困难。我们作为上外的研究生,要努力地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珍惜学术信誉,捍卫自己的学术尊严,做好迎难而上的充分准备。
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及其申报指导
4月23日晚,上海外国语大学“爱未来”第十三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系列讲座之“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及其申报指导”在松江校区四教楼420室顺利举行。本场讲座邀请到了校科研处副处长毛文伟副教授与松江校区的研究生分享了毛老师在科研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中的心得和体会。讲座伊始,毛老师首先强调了时间和效率的重要性。毛老师认为,研究生阶段是同学们深入学习和从事学术研究的重要时期,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的设立,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开展科学研究与创新活动的良好平台。希望同学们抓住科研基金项目申报的机会,在学术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随后,毛老师结合历年来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的立项情况和结项率,对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做了整体的介绍和说明。他强调,该基金项目自设立以来,激励着我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锐意创新,促进了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的涌现。紧接着,毛老师重点讲解了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立项表格的填写细节。他强调,同学们应该对开题报告引起足够的重视,重点关注科研基金项目的评审周期、关键词、撰写周期、课题设计论证、阐述自身项目的意义及价值,对先行研究和参考文献的述评等等。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述评在做到结构清晰、文体规范的同时,更应当整体、客观、辨证地对他人学术成果进行陈述,切忌“感情用事”。在谈到科研项目与毕业论文之间的关系时,毛老师说到,很多项目最后都可以产出两篇小论文和一篇综合成果,建议同学们可以将项目与本专业的毕业论文联系起来,同时将项目中期成果写成1-2篇小论文,向核心、一般刊物或论文集投稿。毛老师对科研基金项目的建设情况、立项表格填写、评审流程等方面的详细说明,使在场的同学们对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为2012级研究生同学申报本学期举行的第八届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引。
两场学术讲座的举办,不仅为研究生同学在本届学术文化节科研基金项目申报活动中提供了细致而明确的指导,而且为研究生同学在今后学术发展指引了方向,相信这对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及繁荣我校校园文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