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走过的公务员之路
——记上研职团“老友记”校友访谈系列活动之公务员专场
2012年12月10日晚19:00,两位SISU老友重返校园,与上外学子齐聚图书馆606,向同学们分享他们作为公务员的职场心得。他们分别是现任上海市酒类专卖局副局长的居新平学长和现任静安区团委副书记的韩益学姐。
在老友记的第一个环节——“Their story”环节中,韩益学姐回忆了青葱校园时代自己参与了节目的主持,锻炼了自己,对之后的道路有一定帮助,因此她鼓励大家多参加此类活动。与韩益学姐不同, 居新平学长先工作了8年,读完硕士考取公务员,现在虽身在公务员岗位,但仍然在攻读博士。不一样的人生轨迹,共同的特质是不懈的追求与自我提升。
在第二个环节——“那些年,我们走过的公务员之路”环节中,老友谈话分三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围绕“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这一话题,老友访谈再现了当年面临人生的多重选择,两位老友如何平衡自身与外界,决定人生去向的情景。韩益学姐回忆自己最初从事教师行业,而一次偶然的政府陪同工作,使自己意识到行政、协调沟通的工作可能更适合自己;同时她坦言也因98年金融危机,外企大幅裁员,出于事业稳定的考虑,毅然决定报考公务员。居新平学长则追溯到当年自己在事业单位的日子,认为这份经历使自己积累了很多相关经验,因此06年决定报考公务。他认为从小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的经历也给了自己自信;同时,他坦言当年也部分出于家庭考虑而决定报考公务员。校友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列急速行驶的火车,你选择了一处风景,就必然错过另外一片风情,关键在于舍与得的智慧以及选择了就无怨无悔的坚持!
第二部分则围绕“风雨考研路”这一话题,两位嘉宾回忆了当年准备公****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和独家应考秘诀。韩益学姐认为想挤过公务员的独木桥,“内功”、“外功”乃至“轻功”都必不可少。所谓“内功”不仅是考试能力的提升,还是一个人素养的长期积累;而“外功”是指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方式也要是符合公务员岗位的;所谓“轻功”则是指考试题目的练习要把握考试大纲,有的放矢。居新平学长回忆自己当年为应对公务员笔试,把市面上的书都买回家做了一遍,特别是行政能力测试,要在短时间完成不可能完成的题量,唯一的应对方式只能是题海战术;针对申论部分参加了辅导班重点培训;而关于容易令人怯场的面试,他建议大家把面试100题荟萃之类的书籍看一遍,联系实际灵活变通,因为此类面试题目基本大同小异。
第三部分,学长学姐送给即将面试同学一些公考“小贴士”。居新平学长分享了自己多年工作和面试的深切体会——细节决定成败:面试环节,常见题目的准备肯定是必要的,同时细节更体现在从踏入面试场合的那一刻起你的礼仪和举止。比如入场时要返身轻轻带门,进来后不要急着坐下,可以向考官们问个好;着装要正式,表示对评委的尊重;面对考官的提问,不要急着回答,要略作思考后作答,回答要把握层次和逻辑(第一、第二、第三,略举例说明);结束时要略致谢,轻轻离开,等等这些细节都需要特别注意。韩益学姐提醒大家面试时要注意眼神交流(不仅与提问者交流眼神,与其他面试官也要有眼神的交流),同时她指出面试要表现出个性,但要圆润地表达;要有自信,不怯场,淡定,但是也要谦虚,不猖狂。这些“小贴士”对于应考的同学和准备迎接公考的同学都是非常好的建议。
第三个环节的主题是“以前人之路为明镜,看自身长短得失”。主持人针对“公务员工作与预想情景是否一致”、“具备哪些素质的学生适合公务员”、“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研究生学历是否已不占优势”、“就业地域问题(选择留沪还是退居二线、三线城市)”等同学们共同关心的话题对嘉宾展开提问,两位嘉宾结合自身经历和工作心得,一一给出了合理的解答。访谈现场既有思想的碰撞,又有老友适时的引导;既有幽默笑语的迸发,也不乏对社会问题的深思。几个问题的交流分享,令人醍醐灌顶,对公务员行业有了更加真实贴切的认识。
最后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纷纷就自身的问题对嘉宾进行提问。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正在准备面试的研三同学希望获悉如何在面试回答中体现“政府立场”。针对这位同学的提问,居新平学长举了自己竞聘酒类管理局局长职位时对“作为局长,发现重大假酒案件,你将如何处理”这一题目的回答,答案要点突出、思路清晰、考虑周全、措施果断,展示了一个公务员的优良素质。
“老友记”公务员专场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留下的是老友的经验,是母校的温馨,更是一个上外人在公务员道路上不懈的追求与自我提升,相信他们将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上研职团——百分百关注研究生职业发展
12月12日(本周三)图书馆606公务员模拟面试与访谈,我们不见不散!
(上研职团 高盼)
2012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