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研究生赴复旦大学参加校际博士生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12-10-25浏览次数:1086

我校研究生赴复旦大学参加校际博士生学术论坛

2012年10月20日上午,复旦大学校际博士生学术论坛之外文篇开幕式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隆重举行。本次学术论坛以“灵感·阐释·互动”为主题,由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台湾中山大学、香港大学、法国索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研究生会、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研究生团学联承办。

复旦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罗英华老师、外文学院院长褚孝泉教授、副院长曲卫国教授、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何辉斌教授、台湾中山大学王仪君教授、英国University of Exeter的Andrew McRae教授、我校研究生部副主任肖琳老师、培养办主任徐秋园老师、米健老师及数十名研究生与来自各兄弟院校的近百名研究生出席了开幕式。罗英华老师、何辉斌教授、肖琳老师、褚孝泉教授致开幕辞,王仪君教授以“帝国奇观:英国近代早期歌剧的美洲族裔想象”、Andrew McRae教授以“On the Road: Networks and Nationhood in Early Modern England”为题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

下午的学术论坛分设语言学、文学、翻译和法语四个分论坛,特别邀请了来自复旦、上外和浙大的数名知名教授学者进行点评,吸引了众多硕士、博士研究生积极参加。每个分论坛首先由获奖学生就优秀论文展开阐述,随后知名教授学者对论文进行现场点评,并与在场师生共同探讨学术前沿话题,交流研究心得体会。我校梅德明教授和张健教授作为本次论坛特邀点评专家,分别与其他两校的专家对语言学分论坛和翻译分论坛的论文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他们对专业学术研究的精辟见解和富有建设性的点评意见激发了思想火花的碰撞、启发了学术灵感的孕育,他们还营造了一种交互式的开放环境,提倡和鼓励学生平等对话并大胆质疑陈说,给学生创造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表达的机会和条件。分论坛气氛十分热烈,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专家们宽广的学术视野、敏锐的学术意识和深厚的学术积淀给予学生们诸多启迪和教益。

在本次学术论坛中,我校研究生积极踊跃投稿。其中,彭文青的《论厚重翻译法:以霍克斯英译〈红楼梦〉为例》、姚郁的《词汇内涵与翻译》、张聪的《阿西亚·杰巴尔〈法蒂玛叙述之夜〉之管窥》和戴薇的《以“天”、“命”、“鬼”、“神”的英译为例》四篇论文入围此次论坛并获奖,四位学生分别在文学、翻译和法语分论坛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并获得了点评专家的一致肯定。

复旦大学校际博士生学术论坛之外文篇,是与会各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生聆听学术思想、感悟深奥学理、探索学术难题、交流研究心得的学术盛会,是博士生拓展视野、展示成果、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自创办以来,它就以开放多元的风格、兼容并包的氛围,受到各校博士生的喜爱和认可。前年的论坛是复旦和上外两校的博士生共同参与,去年有了浙大的加入,论坛在博士生中反响一直很热烈,今年更有了台湾中山大学、香港大学和法国索邦大学的加盟,更是让参加论坛的各位博士生满载沉甸甸的收获。这份收获根植于大家对“求学”和“追问”的梦想、精彩于“漫漫求索”的征程、升华于“思索”和“迷茫”的智性闪光。

古人云“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多校联合举办博士生学术论坛,加强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跟踪学科前沿,促进学术创新,必将裨益于博士生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相信,通过一次次校际博士生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学术精神将在争辩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学术研究将在研讨中得以发展和完善;创新能力将在交流中得以培养和提高;院校友谊将在交往中得以巩固和升华。(研究生部)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