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威烈教授为研究生做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主题报告
10月12日下午,我校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朱威烈教授应邀来到虹口校区第一报告厅,为2012级研究生做了题为《漫谈文化自觉与学风建设》的讲座。讲座中,朱威烈教授从文化自觉的高度出发,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所思所感,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朱老师还对研究生同学在为人、为事、为学等方面给予有益的指引。本次讲座由研究生部副主任张绍铎老师主持。
文化自觉是学风建设的根基
讲座开始,朱老师从“文化自觉”这一理念切入,明确了学风建设这一具体体现方式的文化根基。文化自觉取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通过确立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自觉、文化自尊、文化自信的实现,并最终体现到国民的文明素质中。文明素质是国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综合表现,也是衡量大学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研究生具备优良的文明素质,必将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推力。在关于文化自觉的论述中,朱老师结合了对软实力和世界文明体系的解读,他认为软实力虽然包含诸多因素,但对我国而言,其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执政党理念和本国的文明文化传统的结合。近些年,我国对“中国学”和“孔子学院”的重视,便是在核心价值观引导下所实现的文化自觉。作为研究生,具备了文化自觉的意识,一定能够为今后的学习与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研究生要树立科学研究的使命感
之后,朱威烈教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新文化运动以降一百年间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朱老师告诉同学们,在这一百年间,中华民族经历了苦难、发展与辉煌的历史,但是对民族的使命感始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朱老师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认为改革开放之后学术环境和资源都得到了很大改善,现在的研究生们都是“幸福的一代”,能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科研和国家建设中去。对于研究生而言,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应当要做到文化自律。研究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会做人、做事,还得要学会做学问。他认为,一名研究生必须要做好“读书、思考、写作”这三件事。关于读书,他告诉同学们“研究生关键是读书”,在读书时要勤做笔记,重视案头工作,并且熟记甚至背诵一些文章;“能力来自实践,水平源自积累”;在写作方面,他告诫大家要多练笔,并且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有了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和树立文化自觉的使命感,同学们的研究生涯才能够厚积薄发。
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
朱威烈教授在和同学们分享他对于学术规范的体会时,告诉大家一定要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做不到这一点的同学,一般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科研能力不够,所以要弄虚作假;其二是对有关学术规范还不熟悉。朱老师强调,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要注重创新,“观点、材料、数据、方法、理念、体系”这“六个创新”,便是对同学们的指引和鞭策。
最后,朱威烈教授再次告诉同学们,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尊和文化自信,从文化自觉的高度严格自律,确保科研诚信和优良学风的建设和保持。
近2个小时的精彩讲座后,研究生们踊跃向朱威烈教授提问。朱老师虽年过七旬,仍非常认真、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朱老师的谆谆教诲,通过此次讲座,我校2012级研究生对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和更深切的体会,对今后的学术研究方向和方法也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文/闵捷,图/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