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睹现代“城市新印象”, 感悟“科学发展”新成就
——研究生部同学参加上海市“城市新印象”大型主题展览
5月23日上午,研究生部29名同学冒着淅沥的小雨来到上海展览中心,参观了位于西一馆一楼展厅的“城市新印象“大型主题系列展览。在这喜迎党的十八大和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的历史时刻,研究生同学们通过这次展览,在光影展示、时空对比中进行了对五年来上海市城市发展新面貌的全面感受,观后纷纷表示被上海的巨大发展所震撼,深刻体会到科学发展观对城市发展的巨大引领作用。
展览以“科学发展辉煌成就”为主题,回顾和反映了2007—2012年期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成就,分为“十大重要进展”、“十大民生变化”、“十大改革创新”、“十大新景新貌”、“十大心灵感动”五个系列,共包含一百个“城市新印象”项目,涵盖了上海市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民生保障的方方面面。展厅仿佛是一道长长的时空走廊,其中富含大量记录城市发展历程的照片。进入展厅,同学们一下子被一幅幅缤纷生动的照片所吸引。
在对照片的欣赏中,同学们感到五年来上海的巨大变化历历在目。在“十大重要进展”部分中,我们回顾了上海市2010年成功举办世博会、跻身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前五、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深入推进、蝉联世界第一港等众多美好而值得骄傲的回忆,这是上海市“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阶段性成就的重要展示,表明上海市过去五年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在“十大改革创新”部分中,“云计算”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突破、政府行政管理创新、文化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创新成果展示了五年来上海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城市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十大民生变化”部分中,公交优先战略、“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等体现了五年来上海关注和改善民生,使民生领域发生重大变化,居民的幸福指数大幅上升。在“十大新景新貌”部分中,世博建筑群屹立浦江之畔、外滩综合改造、志愿者风采和群众文化等由城市风貌到社会风尚的重大变化,展现了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由内而外的独特魅力。在“十大心灵感动”部分中,更是可以看到生活在浦江两岸的众多令人感动的身影:在港口生产第一线做出重要贡献的包起帆、自强不息的社区卫生工作者陈海新、世界转化医学研究的代表王振义、霓虹灯下新一代的武警上海总队一支队十中队等众多人物或群体,体现的是黄浦江边这片热土上涌现的楷模,是新时期上海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这些闪光的身影引领着上海带着高尚的精神前进。
除了图片视频资料,展览中还包含众多实物和模型展示,更为生动地展示了五年巨变。十大改革创新项目多以模型的方式在大家面前呈现;而十大民生变化则以实物的方式展示,如为了居民的“饭桌子”,上海市启动了“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来自各个产地的新鲜饱满的果蔬在聚光灯下发出诱人的光泽。更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四位一体”保障房动迁置景展览项目,以电影级的设计制作和布景方式对低矮逼仄的上海旧式里弄进行了真实的再现,还原了对上海居民曾经艰苦的居住条件的回忆。而旁边新式的动迁小区的模型则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宽敞的居室环境、光亮的厨卫用具,给了大家深刻的视觉冲击,让每个人都深切的感受到五年来上海市的变化发展是多么飞速。
展览中的众多“新印象”让大家在感到美不胜收的同时,也引发出更深的思考。在十七大之后的重要五年中,上海市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均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之下实现了质的飞跃。重现在同学们眼前的,不仅仅是这一百项城市新印象的具体展现,更是上海市科学发展的壮丽画卷。对此,同学们都增强了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切认同和归属感,一种生活在现时代的上海和服务献身于城市建设的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有的同学在展览最后的留言板上写下了这样的热血语句:“愿为上海建设出一份力“、“愿上海的明天更美好!”每个人都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收获颇丰,更立下了青年们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豪迈诺言。
(文/研会宣传部 吕金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