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炳辉教授走进第60期沙龙剖析中国比较文学之发展与现状

发布时间:2012-01-05浏览次数:709

学术创新立上外博士沙龙之身,思想激扬润60场沙龙之魂

宋炳辉教授走进第60期沙龙剖析中国比较文学之发展与现状

博览群书铺就学术之旅,博识勤思充实才智人生

 

2011年的最后一个周二晚六点半,图书馆六楼604报告厅济济一堂,《中国比较文学》杂志副主编、我校文学研究院教授宋炳辉老师做客第60期上外博士沙龙,为到场的学子们解读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与现状。宋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曾师从贾植芳和陈思和教授,至今已发表诸多学术论文,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在比较文学和中外文学关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等领域享有盛名,在校内外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当晚,宋老师凭着睿智的谈吐、创新的思想、前沿的研究拉开了“与主编面对面”上外博士沙龙系列之三。

学研背景呈现多元化,扬长避短探求学研之路

沙龙伊始,宋老师做了内容翔实且发人深省的主题发言,这激起了大家随后积极踊跃的发问。首先,他讲述了自己如何开始比较文学研究的工作以及个人的学术成长过程。宋老师认为,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人员学术背景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这一客观现实,既有挑战更有益处。一方面,由于研究者知识结构各不一样,有时难以理解其他领域研究者看问题的角度,易造成疑惑。但同时,这一条件更多地则是促进了研究者个人的发展。比如,研究者有机会接触到不同背景的人和思想,从而眼界更开阔,知识面更广。而这些外来知识也刺激并促进着研究者思考,从而改变他们头脑中一些自认为“理所当然”的命题,当想法受到质疑时,最终得到的结论,才能更加经得住考验。而当这种刺激变成习惯时,研究者的思维方式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在宋老师看来,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所以在做研究时,不能盲目地扑上去,而要清楚地了解个人的长短之处,并探求到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

解读中国比较文学发展之历程与现状,剖析比较文学研究之热点与动态

紧接着,宋老师为大家解读了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他向大家讲解了比较文学学科的提出、建制的三个标志以及其后的发展蓬勃之势,并提到了著名的“‘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之争”的问题。

谈到中国比较文学的传统和当今的发展动态,宋老师认为,传统的比较文学可分为五类,即比较文学理论、国际文化关系、形象学研究、比较诗学、中华多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和华人流散文学。新兴的又可分为四类,即文学人类学、译介学、文学和宗教的跨学科研究以及海外汉学。这些分类有利于研究者更好地扬长避短,从事自己最感兴趣和最适合的分支研究。

此外,宋老师给大家具体介绍了《中国比较文学》杂志的创刊、栏目动态和栏目构成,特别强调了该杂志投稿学者背景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在新的一年里,该杂志将新开设一个板块,该板块将主要由50年代以后的中国作家执笔,讲述他们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以及对外国文学的接受和阐述。这一话题引起了在场同学的极大兴趣,因为这些文章都是作家亲笔书写,所以会比较细致可靠,如果今后想做相关研究,这一栏目将会是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博览群书奠定学研之基,兴趣爱好引导学研之路

在现场与同学们的交流中,宋老师结合自身的学研之路,谈到了两条做学问的感处。宋老师认为,读书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交友方式,但是读书的“目的性”不能太强,否则,反而容易适得其反。要多读杂书,每当下不了笔时,不应该过度纠结应写什么,而应多看看离自己写的话题更远的书,这样,往往更容易找到灵感。此外,在看文学书籍的同时,要坚持看理论性的书,尽管这些书比较枯燥,却都是精髓,对以后做研究会有更大的帮助。

宋老师谈吐儒雅,微笑会心,在讲座中时刻流露着他对文学的深沉而又强烈的兴趣和爱好。而正是这份深厚的爱书和惜书之情,指引着宋老师博览群书,勤学苦思,最终登上了学研之峰。宋老师辉煌的学术人生无疑为博硕莘莘学子启航学术之旅树立了完美的榜样,收获了在座同学的敬佩景仰与阵阵掌声。

2011年的最后一场沙龙落幕了,但宋老师幽默的言语让同学们倍感亲切,诚恳的态度让同学们肃然起敬,丰富的学识更让同学们惊叹。本学期上外博士沙龙的16场讲座已结束,在2012年,期待上外博士沙龙绽放更加沁香的思想的花朵。

 

上外博士沙龙旨在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一个相同学科不同领域或不同学科之间学术思想交流的平台,拓宽研究生视野,营造 “学术交流、学术创新”的氛围。在研究生部领导和各位老师的悉心关怀与指导下,在校内外同学的积极参与和帮助下,本学期博士沙龙成功举办了16期,邀请到校内外各研究领域共17名主讲嘉宾。沙龙所涉及的主题和内容多元,从博硕士研究生生涯规划、课题撰写、留学项目的申请,到研究方法、学科前沿的发展。沙龙所涵盖的学科研究领域也较为广泛,包括语言学、文学、翻译学、国际关系学、新闻传播学等。

新的学期,上外博士沙龙将会继续与研究生们相聚虹口。伴随着上外学子对沙龙的参与和热情的不断增加,在研究生部和校领导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博士沙龙将继续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和“有学术的思想、有思想的学术”的理念,为广大学子们提供更为前沿、更为多元、更富有启发性的思想学术交流,为学子们带来一场场精彩的沙龙与讨论。期待我校越来越多的博、硕士研究生们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治学经验,成为上外博士沙龙的主讲人,同时在沙龙中结识学友,相互切磋,开展交流,拓宽视野。让学术聚“沙”成塔,让思想披“沙”炼金。

为了加强与同学们的交流讨论与同步信息的发布,博士沙龙诚挚邀请同学们加入博士沙龙俱乐部,请同学们关注研究生部相关公告。此外,博士沙龙已经入驻新浪微博,实名为“上外博士沙龙”,域名为http://weibo.com/sisubssl,期待更多上外学子们踊跃参与。新的一年,您的参与与努力,便是上外博士沙龙的方向;您的思想与研究,构成了上外博士沙龙的思想与研究。

上外博士沙龙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老师们的无私付出中逐渐成长,已成为了上外师生熟知并且乐于参与的学术文化活动。上外博士沙龙在这里向所有上外人、向所有参与和关心上外博士沙龙的老师同学们道一声最衷心的感谢,恭祝大家新年新气象!上外博士沙龙期待您的参与!

(文/ 陆衡)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