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锚游学海 展帆迎学风
——记第一期硕博论坛暨学术立项经验交流会
2011年12月1日晚六时整,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会学术部主办的本学年第一期硕博论坛暨学术立项经验交流会在四教楼427多媒体教室拉开帷幕。本次硕博论坛的开设是为了方便同学们对即将开始申请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有一个理性、深入的了解,更好地明晰申请流程、注意事项等,从而有利于科学规划学术研究方向、成功申请科研基金和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与创新氛围。
本次论坛请来了四位专业的主讲人。他们分别是:
- 赵欣莹学姐,成功申请了《英美主流报刊新闻评论写作特点研究》的项目。
- 王蕊学姐,成功申请了《男性叙事话语下的女性形象——论伊恩 麦克尤恩新作《日光》中的女性形象》的项目。
- 唐千友博士,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2011年度上外卡西欧奖学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语言文学,先后在《外语学刊》《外语研究》《学术界》《江淮论坛》《日语学习与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10多篇,完成编著3部,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项。
- 张素敏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和英语应用语言学研究,研究兴趣包括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在《外国语》、《外语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和《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外语类核心期刊及CSSCI收录期刊和省级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项目、河北省“十一五”青年专项研究课题,及主持和第一主研其他省级、厅级及校级项目10余项。
如此优秀的主讲人,自然是不会缺乏吸引力的,同时也激起了同学们对学术与科研的热情。在17:00点之前便不断的有同学陆陆续续的赶来,快到18:00点时,能容纳130人的教室已座无虚席,有的同学只能是坐在地上或站着听讲,更有同学直接倚着后门的窗口聆听学术的召唤。
晚六点整,第一期硕博论坛暨学术立项经验交流会正式开始。
首先由赵欣莹学姐发言,主题是《科研基金的申请——过程与经验》。从科研基金提交申请表到课题准备、调整优化课题、确定研究方法以及申请的注意事项向同学们做了详细的解答。强调一定要多问自己课题大小是否合适,可行性如何?将课题narrow down 到一个自己可以驾驭的大有可为的范围之内。并提醒我们要及早准备、多读广读文献、总结、吸收千人的经验教训,最后成一家之言。
第二位主讲人是王蕊学姐,发言的主题是《申请科研基金的过程和如何填写申请表展》。王蕊学姐的发言不仅从英美文学方向补充了赵欣莹学姐的发言,更是详细的解答了如何填写《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基金项目申请评审书》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申请书》的经验与技巧。
接下的互动环节中,由赵欣莹学姐和王蕊学姐一起就同学们关心的科研立项的具体事宜及研二的生活安排等进行说明和解释。
第三位主讲人是唐千友博士,发言的主题是《论文投稿的经验与教训》。唐博士在论文投稿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语言风趣幽默,不时迎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唐博士从投稿期刊的选择,期刊分类与核心期刊的识别再到投稿时的注意事项为同学们做了详细解答,使在场的同学们收益良多。针对同学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比如如何让“死稿”活起来,关于“退回修改”的稿件如何处理等。特别提到了“一稿多投”的道德问题,明确指出了高端期刊不宜一稿多投,高质量文稿不能一稿多投。激励同学们在研究生阶段多读书,多写文章,才能日后多发表。
第四位主讲人是张素敏博士,发言主题是《诚信科研,从我做起!》。张博士不辞辛苦,远在外地、特地赶来为学弟学妹就学术规范与学风问题展开讨论。用和蔼的语言、缜密的逻辑就不端行为具体表现、不端行为处理方式和如何做到诚信科研为同学们做了解答。她鼓励同学们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从小事做起,从细节着手,会发现很多好文章其实就来源于生活。
精彩的时间总是显得如此短暂,短短的两个小时稍纵即逝。第一期的硕博论坛在晚8点落下了帷幕。研究生同学纷纷表示,感谢学长学姐的分享,给他们带来了如此精彩且值得回味的“盛宴”,点燃了大家对学术的激情。下一期硕博论坛将于12月12日隆重登场,敬请期待。
(文/蒋旭栋 图/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