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民众五十载 传递公益接力棒
——第35届党校学员走访“公益达人”庄长生老先生实录
走访人物简介:庄长生老人1937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1956年作为第一届义务兵应征入伍。此后在部队担任军医,曾荣立三等功二次。80年由于胃部切除手术提前离休。退休后,庄老积极投身于多项公益事业,包括长期为居民义诊、组织社区巡逻、为老年痴呆病患者组织募捐等。获得的主要荣誉有:“上海市绿化行业优秀志愿者”、虹口区“为老服务优秀志愿者”、虹口区“为老服务十佳标兵称号”等,并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庄长生老先生,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默默为民服务几十年,多次受到政府嘉奖。他的优秀事迹曾被改编为话剧,在区文化馆表彰大会上演出。如今已经七十四岁高龄的他,却仍然活跃在公益活动第一线。是什么信念让他一生执着奉献?是什么经历造就了他的拳拳之心?带着这些问题,研部第35届党校第四小组成员于2011年11月12日上午,对这位有着五十多年党龄的共产主义战士进行了走访。
早上八点,庄老就已来到鲁迅公园志愿者工作站提供便民咨询服务。为了不影响庄老工作,学员们提前做好了功课,尽可能不耽误老先生太多时间。庄老对我们的来访表示了热烈欢迎,亲切地与大家交流。他首先就自己的情况做了简要的介绍,然后重点讲述了多年来参与公益事业的一些体会。
庄老从03年之后陆续从事大量志愿者活动,包括长期为居民义诊、组织社区巡逻队、加入鲁迅公园护绿志愿者队伍、参加“百万老人刷卡无障碍计划”等。自从他启动公益项目以来,一直风雨无阻,从不缺席。就连自己大女儿弥留期间,他也从未因私人原因落下过一次活动。当有同学问庄老计划何时真正退休时,他认真的说:“工作是可以退休的,但党员是不可以退休的。作为一名党员,有生之年要多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庄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执着信念,着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接下来,大家谈话的主题转向了公益事业的艰巨性。有同学回顾自己的经历,表示自己曾经涉足公益,但是在困难面前却败下阵来。庄老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受委屈是无法避免的,公益活动也是如此,尤其“红十字会”事件之后,募捐活动可谓难上加难。然而庄老对此却表示乐观,他教育同学们,遇到挫折时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多想想自己最初的动机,不轻易放弃。其次,多审视自身,不随便埋怨别人。再次,执行工作时要注意工作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庄老同时也举了亲身经历的几个例子,展示了别人如何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最后的鼎力相助,学员们从中受益匪浅。
庄老在从事公益活动的同时,也关注着国家大事,关心着当代年轻人的发展。有同学提出,现在的八零后九零后由于生活的压力,很少有奉献之心,更多的是追求个人利益。对于这个问题,庄老用矛盾发展的眼光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现在生活压力普遍不小,追求个人利益是很正常的行为。但是作为祖国培养了十几年的人才,大学生不应该把全部精力用来追求个人享乐,要注意将个体利益与社会贡献结合起来。至于奉献精神,得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培养。在积极实践中体会到付出的快乐,感受到生活的充实,奉献便是一种自发的习惯了。庄老的精彩见解赢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称得上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的走访不得不告一段落。最后,庄老先生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首先,他希望年轻人有机会一定要回馈社会,要多多发扬奉献精神,因为在奉献中得到的收获往往是无法衡量的。其次,年轻人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这样遇到困难时就会有个精神支柱,不会一击就到。再次,当遇到困难或者不公待遇时,学会调整自己的内心,不要迁怒于组织,应该把关注的重点放到个人。
尽管我们的交流只有一个半小时,但大家的收获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形容的。庄老的奉献之心、乐观态度以及身为一个党员的大局观,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让我们扩充了视野,升华了内心。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加入公益事业的崇高队伍,努力接过前辈们的爱心接力棒,将庄老的价值观传递给更多的人。最后,我们也深深的祝福这位胃部仅存五分之一的老人,在服务他人的同时爱惜自己,保重身体!
(文/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