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学翻译痴迷者的故事——高翻学院吴刚老师做客第54期博士沙龙

发布时间:2011-11-18浏览次数:1104

一个文学翻译痴迷者的故事

——高翻学院吴刚老师做客第54期博士沙龙 

“一个无可救药的读书狂和文学翻译痴迷者”,这是第54期博士沙龙主讲人吴刚副教授的自我评价;这位读书狂和文学翻译痴迷者引来众多“刚丝”,为沙龙带来更多活跃的气氛。2011年11月16日晚18:30,高翻学院吴刚副教授走进博士沙龙,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分享其走上文学翻译道路、爱上文学翻译的历程。

将文学融化在血液里,用平常话讲“我”的故事

讲座伊始,吴刚老师幽默地解释了他为何将本期沙龙题目定为“我是怎样走上文学翻译之路的”。吴老师说,“我是一个文学青年。我十分热爱文学,有自己的文学观。文学已经融化在我的血液里,它影响了我的价值观。我愿意用文学的方式、用平常的语言来讲我的故事。”

吴老师首先回顾了二十世纪文学的发展历程。二十世纪是批判的世纪,文学创作的重心开始由内容转向形式,作家不断寻求作品形式的创新和实验。造成如此转向的原因,部分是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世纪末心态,战争的创伤造成了人们精神的幻灭,导致人们的世界观发生变化。具有“真实”指向的故事内容逐渐丧失中心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作品的形式实验,展现人们残片般的思想和对世界幻灭的感觉。

但吴老师认为,“故事更能够吸引人。”吴老师借用作家王安忆在二十一世纪初提出的“文学应当回到故事上来”,指出“故事”的重要性。另外,吴老师通过分享他接触张隆溪教授的经历,强调通过“故事”才能看到人最真实亲切的一面,通过文学才能达到看透生活、享受生活、读懂生活的终极目的。

作为文学专业的教授,吴老师也看到文学方向的研究生苦于学术论文而偏离热爱文学的初衷。而同是文学爱好者的吴老师则说,“读文学作品应当开心,读书不可分裂。文学不应成为安身立命的工具,不应被现实所异化。”愉悦听众的心情、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真善美,这正是吴老师选择在沙龙与研究生“讲故事”而非“讲理论”的目的。

书籍铺就的成长阶梯,兴趣引向的翻译之路

走上文学翻译道路对于吴老师而言,可以说是既“偶然”又“必然”的经历。吴老师说,“我的人生与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奇妙。”

吴老师从小酷爱读书,勤于思考。书籍像一个封闭的世界,让他从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吴老师每读一本文学作品,都要写读后感。吴老师的祖父对他这一严格的要求在无形中训练了他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吴老师对文学的激情贯穿了他的学生生涯,从小学在图书室里借书,到初中与同学争相借阅《十月》、《收获》、《花城》等文学期刊,到高中参加文学社,排演莎士比亚、爱德华·阿尔比等英美戏剧大师的名剧,以及模仿博尔赫斯的写作风格进行自我创作,等等。每每谈到打动自己的作家和作品,如毛姆、王尔德、菲兹杰拉德、雨果的《九三年》、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吴老师总是难以掩抑心中的热血,毫无保留地同在场的研究生分享感想和观点。

谈到做翻译,吴老师说,最早接触翻译是高中参加的翻译竞赛,让他认识到翻译的难处。而在大学里,他从大量的翻译实践中获得乐趣,尤其是自己尝试翻译一些文学作品,更是乐在其中。毕业后,吴老师在《英语自学》担任编辑期间,在所主持的英汉对照阅读理解栏目中训练了翻译的基本素养和规范,而在为学生讲授文学和翻译课程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翻译观。

虽然译著颇丰,但吴老师坦言,做文学翻译的初衷并非是为获出版,而是完全出于兴趣爱好选择作品。翻译中难免会碰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吴老师总能用积极的心态应对困难,从中获得更大的信心。

重视翻译态度与质量,结缘上海译文出版社

吴老师的译著,如《美与孽》、《莎乐美》、《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均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吴老师接着谈起自己与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不解之缘。上海译文出版社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所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中译本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出版社选择译者的眼光非常高,对译者的要求也十分严格。

吴老师在正式为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文学作品前,也接受了出版社的严格“考察”,为凯鲁亚克小说《达摩流浪者》的中译本校对。校对工作繁琐、困难,甚至比自己做翻译更有难度,但吴老师认真、严谨的态度得了到出版社主编的肯定。吴老师回忆起自己的翻译过程:莫欣·哈米德的《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译得特别认真,译文严格遵守规范,出版社对译文的改动极少,得到专家的肯定后,接到了出版社更多的邀请;而吉普林《勇敢的船长》中充斥着各种方言和航海的专业词汇,挑战重重,但正是这些挑战给吴老师带来了更多的乐趣。

 

“我并不指望通过文学翻译赚钱赢利。文学翻译的价值是金钱无法衡量的,文学翻译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兴趣”、“坚持”、“心态”,这是吴老师文学翻译道路上的三个关键词。吴老师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够影响更多的研究生同学,让大家爱上文学、爱上文学翻译。他也对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提出了两大必备素质:首先,翻译是基本功;其次,深入读懂文学作品是能力。

在提问环节中,吴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具体翻译实践操作、翻译理论、译者中英文语言素质、经典作品重译的必要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讨论的气氛热烈,吴老师的解答幽默风趣,现场笑声不断。第54期沙龙最后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