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法主编走进博士沙龙,激扬当代中国文学

发布时间:2011-11-17浏览次数:371

林建法主编走进博士沙龙,激扬当代中国文学

11月15日周二晚,已渐入深秋的虹口校区图书馆604室的博士沙龙又一次将思想与学术汇聚,在中国文学批评界享有盛誉的《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林建法在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韩殿秀老师、研究生部副主任张绍铎老师的陪同下,走进第53期博士沙龙,将自己在文学评论领域耕耘数十年的智慧与激情与在场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分享,就如林老师自己所说的,他在文学界的成就来自与自己广博的阅读和对得起文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文学世界,如数家珍

林建法老师在沙龙中对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信手拈来,阎连科、贾平凹、王安忆、莫言、韩少功······这些作家在林老师的讲授中已不再是一个个遥远的符号,阎连科的《为人民服务》、《风雅颂》、《四书》,贾平凹的《浮躁》、《废都》、《古炉》,王安忆的《长恨歌》、《天香》,莫言的《酒国》、《檀香刑》,等等都在林老师的激扬中写进了中国当代小说的精华。“王安忆所创作的长篇小说《天香》,都是她在稿纸上、用钢笔一页一页写下的,贾平凹写一部长篇小说用了四百支笔,我们这个时代有一批这样杰出伟大的作家。”在林老师眼中,文学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赤子之心,人文情怀

林建法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仅全身心投入,而且对于文学及文学评论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从1987年任《当代作家评论》副主编、主编至今,林老师对于刊物文章的发表严格把关,使学术刊物真正能够做到独立客观,推动中国的严肃文学创作与批评。林老师认为,文学创作能够反映时代,可以批判现实,但无法给社会开药方。作家,一定不能为得奖而去创作,只有执着不断地创作才能诞生好的作品。谈到文学批评,林建法老师通过与国外现状的比较,认为国内的文学批评还需要再进一步。谈起自己数十年的主编生涯,林建法老师告诉在座同学:“一本好的文学评论杂志,就是反映时代的文学。”

文学批评中的“法西斯”,随心所欲不逾矩

谈到文学评论,林老师自嘲自己是文学批评中的“法西斯”,林老师不会随着文学奖项的评选结果而改变自己对某些作品的看法,而是坚持自己的判断标准。尽管会背骂名,但林老师不为所变。在林老师看来,在中国做文学,无区域之分,文学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审美。

勉励后学,师者高扬

林老师现在除了《当代作家评论》杂志,还担任《东吴学术》的执行主编。针对在座的外国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林老师告诉大家,在学术研究中,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方面的知识都需要学习,并且鼓励大家向他主编的刊物投稿。

沙龙在热烈的讨论中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最终第53期沙龙在师生的交流中圆满结束。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