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鲜花不要相机,成功不看起跑线——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姚锦清教授做客博士沙龙

发布时间:2011-11-10浏览次数:1296

要鲜花不要相机,成功不看起跑线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姚锦清教授做客博士沙龙

齐耳卷发,一副眼镜,深灰色西服,深蓝色毛衣,卡其色裤子。这便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外籍教授姚锦清老师。2011年11月8日晚6点半,姚锦清老师走进第52期博士沙龙,同广大博士研究生探讨职业发展问题。在讲座中,他时而双手展开,时而双手交叉略作思考,时而为了一个话题激动地立起身来。热情充溢着图书馆六楼604这间小会议室,学生时不时朗朗的笑声,证实着这位老师的魅力。

学生永远是第一位,只说真话避假话

“只要学生找我,我永远都是Yes,绝对不说No。这是我的做人准则”,姚老师在开场白中这样说到,“学生在我心里是第一位的”。姚老师目前正带领上外高翻学院的学生做国务院新闻办的外宣译制片的工作,译量浩大,时间紧促,但接到此次沙龙的邀请,姚老师还是欣然前往。

姚老师是翻译出身,所以三句不离本行。谈到认真二字,姚老师又说到翻译。“翻译有游戏规则,而非拍拍脑袋。翻译老师要像一位最高级的外科医生,对语言的表述应像外科医生对细胞那样敏感。”正是对语言的严肃,姚老师对说话也非常讲究,“假话害人,真话伤人,与其害人,不如伤人”,姚老师说到。

要鲜花不要相机,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谈到成功,姚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在加拿大中学毕业典礼上,有一些学生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升入大学,而继续留在了高中。当那些孩子走下典礼的大舞台时,迎接他们的是家长的鲜花和拥抱,而不是家长的巴掌”。在姚老师看来,成功的衡量标准是心与思的结合,是一种成功的思维,和一个合理思维的脑袋。“成功,需要在思维上进行准备,在心底里有强烈的动机”,姚老师说到。

谈到教育,姚老师认为,教育是一个过程,贯穿一生,要慢慢享受过程。“人生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培养自学能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钥匙,自己要去寻找这把钥匙”,姚老师说,“人生应有一个阶段,问自己想怎么样。人在刚进入教育中,是有这把钥匙的,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这把钥匙。当心中有钥匙时,再去开启一道道的门。”

四个阶段做事业,三力结合求良性循环

针对眼下同学们比较关心的就业问题,姚老师认为择业和就业其实是一个具备四个阶梯的规划过程。“找工作,就是闭着眼抓阄;下一步,就是找职业;第三步,即成为该职业的专家,捍卫本领域的尊严;第四步,将专业升华为事业。对我,翻译就是我的事业,即使我生病,我都会干翻译。这个过程很快乐。”

而一个人若要在工作中成才,则需尽量追求三个力量的结合,即能力、毅力和魄力的结合,并达到良性循环。

姚老师的精彩讲座引发了在座硕博生们的共同思考,随后,在场的硕博生就如何改变固有观念,如何进行职业选择等问题,与姚老师进行探讨,沙龙在师生的交流中告以结束。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