谆谆以教,娓娓而道
——记第二期“心灵家园·谈心窗口”活动
10月13日12:00至18:00,由校妇工委主办、研究生部协办、研究生会女生部承办的“心灵家园”谈心窗口第二期在虹口校区逸夫会堂二楼教工之家203室顺利开展。作客本次活动的三位嘉宾分别是原校党委组织部部长、校妇工委主任胡敏敏老师,原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朱珊英老师以及原校国有资产办公室主任、校财务处处长许华芝老师。本次活动的主要话题为就业、婚恋家庭及投资理财。
首先提出困惑的是一名来自英语专业的研二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他对英语专业研究生相比其他专业优势不明显的困境颇感忧虑,向在场的三位老师请求指导建议。针对这个问题,胡敏敏老师做出了耐心细致的回答。她说,看似无明确就业针对性的英专学习实则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厚的文化修养。这除了能令学生胜任一般的英语教师之职、为学生进一步深造从而从事更高阶的教育研究工作奠定必要基础,也让学生得以在其他需要英语能力的场合一展所长。如果辅以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则出路更宽。此外,择业过程中,应将自身兴趣爱好及个性特点也考虑在内。同时,充分的自信也必不可少,这有助于同学们在面试、工作等场合自如地展现优势、发挥特长、拓展人际关系。
随后,另一位同学就如何应对2012年公务员招考要求两年基层工作经验、考录门槛提升的现状与三位老师进行了探讨。朱珊英老师谈到,择业就业初期,不必过分强调专业对口,亦无须一味追求岗位待遇。学习能力较强者,即使初入非专业领域,只要能够主动积极提升业务素养,也能逐步在此行业适应并取得发展。能学、肯学者就是可为社会所用的“通才”,其就业出路也随其自身的积累而愈为开阔。因此,不必急于追求公务员一职,先从基层做起学起,亦必能有所收获。此外,朱老师认为,职业生涯初期,宜选择“可以让人学到东西”的工作,一方面有利于巩固、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开拓知识技能领域。胡敏敏老师也表示,欲为公务员,“眼中需有事”。“能干大事、会干小事”、“肯干事、会办事”,要有从容应对要务与大事的见识和能力,更要有注重基层业务、为小事不厌其烦的谦虚精神和踏实作风。如此,方能赢得认可。
此外,到场的同学亦就婚恋、理财等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向老师们提出了疑问。关于婚恋,各位老师均建议要更多考虑自己及家庭今后的生活实际、而非一味沉湎于欠缺必要现实考量的所谓纯粹爱情之中。对于父母因双方家庭背景及个人素质差异较大而产生的担忧应报以理解并作适当考虑,决定终身大事之时务须谨慎。在投资理财方面,许华芝老师结合自身的实际操作经验,建议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选择多样化的投资产品,而“不要把所有鸡蛋装在同一个篮子里”;收入不高的人群,宜选择相对稳定的投资产品,既保本、又确保固定收益,切忌盲目逐利、参与高风险产品的投资。
当天下午共有11位同学依次与三位嘉宾进行了一对一的促膝谈心,三位老师竭力解答着同学们的困惑,送走最后一位同学时时间已接近晚上六点。“带着疑惑而来,带着微笑离开。”参与此次活动的同学表示,通过谈心窗口所提供这种与长辈对谈的形式,得到的不仅是可直接运用于实践的丰富经验,更有可以推进思维、触发联想、催人举一反三的种种优秀理念。
每周四的12:00至17:00,同学们都可以在逸夫会堂二楼的教师之家与教授们相约。这些可敬可爱的老师们就像妈妈一样,倾听我们的苦闷、分担我们的忧愁,并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向我们指出一条明路。愿各位研究生能够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之家!
(研会宣传部/施天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