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心理学专家张麒教授为我校研究生讲授心理调适的艺术

发布时间:2009-05-18浏览次数:1044


快乐心态由心生 我的心情我做主

华师大心理学专家张麒教授为我校研究生讲授心理调适的艺术

要说起在去年的上外研究生学术文化节上,那场由华东师范大学资深心理学专家张麒教授主讲的讲座《关爱生命》为同学们所带来的心灵涤荡,大家一定至今仍记忆犹新。于是在今年此时,研究生部有幸再次邀请到了张麒教授为本届上外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带来另一场精彩讲座“给自己一份好心情――心理调适的艺术”。

515上午时间尚早,松江校区图文西厅里就早早地聚集了不少研究生同学,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热切的期待。9点半讲座正式开始,在分别播放了一段周立波的上海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和一部《反对“非主流”宣传视频》的短片后,张教授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中心话题:为什么如今的都市人生活幸福却不快乐?

张教授坦率地指出,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围城里,巨大的竞争压力使人们渐渐忘记了自我欣赏和肯定,进而迷失了找寻自我意识的目标和方向。他以一位澳大利亚残疾青年Nick的生活经历为例,反复强调快乐即是一种由心而生的乐观心态,这正来源于人们克服生活困难的勇气和对生命归宿的信仰。快乐不是依靠他人给予,而是通过自己本身所获取的,因此,重视内在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调适心理,给自己一份快乐的好心情呢?张教授认为,快乐的资本并不在于财富的多少,而有关人们的信念、家庭、自我价值感和个人空间。好心情是个体愿望达成后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体验,因此,合理的期望水平直接决定着快乐的程度,而这就需要人们具备理性、客观、全面的个体认知能力。因为情绪大多来源于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一旦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往往就会产生不正常的情绪反应,从而导致压力感的放大。

于是,张教授通过列举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总结出了十种失真的认知形态,它们包括: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以偏概全;心理过滤;贬抑积极事物;仓促地作出结论;过分夸大和过分缩小;诅咒和乱比附;人格化等。从而,张教授指出了积极快乐的核心――学会以感恩的态度,用豁达的心胸去感知生活的点滴喜悦与美好。

“事件不可掌控,心情可以调节,调节需要方法,关键想要什么。”最后,张教授鼓励研究生们主动思考自我对于未来的信仰追求,在实践中掌握心理调适的科学方法,最终实现“我的心情我做主”的积极心态。(文/研会宣传部 江珏)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