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六十载,师生共话母校情
――专家、领导对话2009级研究生
恰逢全校师生喜迎60周年校庆之际,研究生院(筹)学生记者于
“你们是将来真正有前途的!”
采访在与胡教授轻松愉快的交谈中进行。提及当年胡老入校,他笑着给我们说道:
在给上外研究生的寄语中,胡教授语重心长地说:“我很想把我的一些思想传递给你们年轻人,你们思维丰富、开阔、活跃,你们才是将来真正有前途的!”虽已年近古稀,胡老依旧那么意气风发,言语中不断传递着他心中不变的信念。
采访结束后,我们在胡老先生的引领下来到了那幢象征“老上外”的标志性建筑――当年英语学院的“红色砖楼”。在那里,胡老给我们讲述了许多上外当年的故事。胡老的追忆仿佛带我们回到了那个苦乐交融的年代,而我们似乎也随着他的讲述渐渐触碰到了那颗揣着信念与梦想的心。
“外语院校的学生同样需要创新能力。”
戴教授在采访中指出:外语院校的学生同样需要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学校要从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着手,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他还回忆了学校自1983年以来复合型专业的一些发展情况,并强调新时期学校需要培养的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在谈到上外研究生的发展情况时,戴教授还回想起当年他担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时的研究生招生情况。从最初全校只招收三四十名研究生,发展到现在全校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一千五百多名,这些都充分说明上海外国语大学这些年来不断得以发展壮大。
“关键靠自己:利用好资源,提高专业素养,抓紧时间。”
虽然章老早已退离教学第一线二十多年,但还一直心系祖国教育事业。在谈及目前高校扩大招生问题时,章老表示了他对该趋势的肯定,这是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扩招正适应了社会日益增加的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同时,在提到当前扩招大环境下如何保证教育质量时,
采访结束,章老带我们参观了他的书房,小小的空间承载着历史年轮的厚重记忆。耄耋之年,章老依然未停闲下来,书桌上、凳子上高高堆着他还在编写的新书文稿,清晰凝重的笔迹隽刻着老人走过的每一步。
“研究生优势:语言能力+研究能力”
在提及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区别、以及如何开展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曹校长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研究生阶段课题相对本科越来越专,需要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积累中不断提高研读能力。同时,研究生相比本科生课余时间更充裕,应该注重知识面的拓展,多读书、多写读书报告,不断提高问题的分析能力、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要多听讲座。相比本科生阶段的讲座,研究生阶段讲座的专家层次更高、讲座内容更专,大家可以通过讲座来加深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第三,基于外语院校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研究生的学习重心更多倾向于学术理论研究领域,相比本科生对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视程度,研究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实践课程有所减少,所以更需要研究生同学在语言应用能力上多下功夫。
最后,在给研究生的寄语中,曹校长强调:上海外国语大学为学子们提供了一个成为国际型人才的良好平台。而上外研究生的优势在于“语言能力+研究能力”。曹校长希望研究生同学能够利用当前有利条件,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在研究方法上打下坚实基础、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最终真正成为 “外语好、沟通能力强、知识面广”的国际型人才。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在谈及当代大学生奋斗目标时,吴书记说:“当代大学生应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真正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而这些要求我们从今天开始不断努力、不断进行锻炼。”采访中,吴书记对上外学子提出了三点期望:第一,学好并精通一门外语。要熟练掌握交流工具,为成为国际型人才打下基础。第二,在知识、技能层面,要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在学好语言的同时,还要学习好专业知识。第三,要有博大胸襟和国际化视角。要在世界范围内,用全球化视角看问题。
在提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规划时,吴书记建议大家不要把研究生生涯作为大学的五、六年级来对待。他强调,研究生并不是本科的继续,研究生应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同时要多参加课题,既可以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还可以自己寻找课题进行研究,并请导师给予指导,要真真切切地将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起来。
上海外国语大学在经历了六十年风雨征程后,正不断发展壮大。“格高志远,学贯中外”这句校训,已深深烙印在每个上外人的心中。值此母校六十周年校庆之际,2009级研究生能有机会见证到这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我们深感荣幸,真诚祝愿我们的母校越来越好,为祖国培养更多有用之才。(文/2009级研究生刘倩、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