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着“白菜服” 不改世博心――记上外研部舆情工作志愿者

发布时间:2010-09-27浏览次数:333


                     未着“白菜服” 不改世博心

                                       ――记上外研部舆情工作志愿者

    九月初秋,上外研究生部的世博志愿者们在繁忙的志愿者服务中迎来了新的学期。上海世博会开幕已有近150天了,可以说在这五个多月中整个城市都被调动起来,希望在全世界面前为中国做一次精彩的亮相。这一点从忙碌在城市各个角落、身穿不同制服的志愿者身上就可以看出:穿蓝色制服的是城市志愿者,他们在重要的交通枢纽为市民提供各项服务;身穿绿色“白菜服”的是世博园内的园区志愿者,他们用热情和耐心招待着八方宾朋;我们研究生部的志愿者大都担任的是礼宾接待任务,负责陪同前来参观世博会的各级贵宾游览场馆,解说介绍。很多时候,他们的表现关乎我国的对外形象,因此每次带团,他们都需要身着正装,举手投足无不端庄大方。其实研部志愿者中还活跃着这样一个团体:他们上班时穿着休闲,坐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如果有人觉得他们的工作轻松简单,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这种表面的轻松背后那份沉甸甸的付出和责任。他们就是世博舆情工作志愿者,一群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从世博会前期筹划阶段的三月份起,我部就有多个专业的同学投入到世博舆情工作中。国际新闻专业的郑思思同学这样解释他们的工作:“‘舆情’这个词,不了解的人会觉得挺生僻的。其实舆情就是指媒体上的舆论、观点。我们需要对境外各类媒体就世博会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形成客观的舆情报告呈递上去,确保上级决策信息的全面性。这一工作既要求很强的语言功底,又需要相当的新闻敏感性。”

    德语专业的金怡同学是三月份最早上岗的一批舆情志愿者之一。当时正值世博会的筹备阶段,大量的外媒信息需要整合编译,志愿者们的工作量很大。而除去课业上的繁重压力,学校里也有不少工作等着身为体育部干事的她去协调。为此金怡同学不得不准备一辆自行车,以便省下等公交车的时间。在那一段日子中,她的生活节奏就是如此:下课立即走出教室,冲到食堂买些容易带走的食物,骑车赶到九号线,利用车上的时间“享用”她的午餐。如今已经完成志愿者工作的她回想起那段经历,印象最深的并不是这份辛苦,而是工作中大家建立起来的那份团结和默契:舆情志愿者们并非“各人自扫门前雪”,很多时候在追踪一条新闻的来源时,需要各语种的同学通力合作,提供方方面面的背景信息,一份新闻稿往往是大家心血的结晶。市互联网舆论宣传领导小组办公室曾于五月份致电我校,对11位参与舆情工作的研究生志愿者表达了感谢。

日语专业的金晶同学是七月份上岗的,为此她整个暑假都留在上海,没能回家。七八月份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市网宣办老师们的关怀如同阵阵清风,给志愿者们心头平添一丝清凉。有时候老师们会在下午时送来甜甜的西瓜,让连续九个小时面对电脑工作的这群“网络小白菜”们小小得开心一下。金晶同学有幸参加了八月份召开的世博志愿者座谈会,市互联网舆论宣传小组谢光海主任亲自到会,听取了每位志愿者的工作感想,还关心地询问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谢主任转达了市领导对舆情志愿者们工作的重视,并勉励大家继续努力,坚持到世博的最后一天。

谈到舆情志愿者工作的意义,郑思思同学也曾为没能冲锋在世博第一线而遗憾过。可是随着工作的深入,她愈发明白了这一岗位的价值所在。她说:“我们的工作通过信息收集提供给领导最鲜活的舆情。领导根据这些舆情信息制定决策、做出指示。虽然我们没有在园区的第一线,不能亲自给中外游客指路。但领导参考我们的舆情工作后作出的一条批示,将惠及千千万万个人,我们是间接地给一千个人指路。”

的确,如果说身穿制服的志愿者就像世博会的一张张名片,上面写满了我们的城市为世博会所付出的努力,我们的国家为世博会所经历的改变;这群不穿制服的志愿者就是世博会的眼睛,让我们看清别人,更正视自己。像郑思思、金晶这样忙碌在世博舆情工作岗位上的研究生部志愿者有不少,他们接过上一批志愿者的接力棒,在九月十月的金秋时节,为志愿者工作再谱写新的篇章。就像郑思思同学对世博精神、对志愿精神的理解那样:“默默奉献的力量,就是志愿者最感人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将不会止于这届世博会,她会一直延续,代代相传,让我们这座城市更美好,让我们的祖国更美好。”(研部)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