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上外博士生论坛(外文篇)圆满落幕
11月8日下午13:50,经过两天精彩纷呈的论文报告会,2010年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博士生论坛(外文篇)”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圆满落幕。出席本次闭幕式的包括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曲卫国教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魏育青教授、我校语言文学研究院院长虞建华教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徐瑾老师、我校研究生部总支书记韩殿秀老师、以及近百名来自两校的研究生同学。
在这次闭幕式上,主持人首先有请我校虞建华教授为本次论坛闭幕式进行主旨演讲。虞建华教授紧紧围绕20世纪20年代震撼全美的“萨科-樊塞蒂事件”阐述了自己对于本次的主题“文本・语境・历史”的理解和思考。虞教授从“历史语境下的移民身份和激进理想”的角度出发,通过引用大量当时的背景资料,有条不紊地分析了美国第二次移民潮的形成及其对美国文化和社会生活造成的深远影响。虞教授指出,在美国第二次移民大潮中,许多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大量涌入美国社会。他们的文化与美国传统的格格不入,有时甚至与主流文化完全背道而驰。他们的出现使得美国文化受到颠覆,更激发了美国国内种族意识的兴起。这既催生了美国新的移民政策,又使得美国国内排外的思潮极度膨胀。“萨科-樊塞蒂事件”这起错漏百出的冤假错案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
经过缜密的背景脉络梳理后,虞教授列举了大量根据这一事件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在列举的同时,虞教授还指出,诸多文学创作与历史事件形成了呼应。作家透过自己的视角,用自己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其实,作家的创作过程已经不再仅仅只是为了拯救萨科和樊塞蒂,而是升华为了对自己的拯救,对美国民主、自由、宽容以及理解的拯救。随着这起事件的不断推进,作者们也从一开始的期待转变走向了激烈的反抗。虞教授环环相扣的精彩演讲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紧随虞教授的发言之后,复旦大学魏育青教授结合了自己这两天的参会经历对这次论坛进行了综述点评。在魏教授的综述中,他首先对前一天开幕式上的主题发言给予了高度赞扬。他提到,曲卫国教授的发言极具启迪意义,即在跨文化交际当中断不可抱有非黑即白的片面客观想法。对于开幕式上梅德明教授的发言,他一连使用了“气象开阔”、“横贯古今”等评语,充分肯定了梅教授针对“语言哲学”提出的许多见解和看法。然后,魏教授又提出,这两天来,两校多位发言人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运用共时、历时等多元的研究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尝试对流派进行梳理,或是对模式研究展开积极探讨,抑或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发表各自的看法,这真正使得此次论坛成为了一次交流思想、百花齐放的思想盛宴。
此外,魏教授也对今后的论坛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他指出,上外和复旦是两所各具风格的学校,应当经常通过论坛等交流活动来增进校际之间的交流,实现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积极作用。他还指出,此次论坛在设立分会场的过程中,将“小语种”单独列为一个专场的做法有待商榷。诚然,在当今学界,英语处于强势地位,但正因为此,我们才更应该突破语际的障碍,打破英语的大一统局面,更多地给予小语种以个性,使学界的探讨真正再现生动活泼的跨界交响。此外,魏教授还指出,文学、翻译以及语言学等学科方向之间也应当深化彼此的了解和交流,从而更好地推动本学科及跨学科之间的发展,真正展现当代学者开放、包容的精神面貌。魏教授风趣幽默而又不乏真知灼见的发言引得场下观众啧啧称道。
两位知名教授结束发言后,主持人邀请我校韩殿秀老师公布本次论坛各个奖项的获得者。本次论坛征稿阶段既受到双方学校学生的踊跃参与。最终,根据专家评审团的意见,组委会共评选出优秀论文奖18名、三等奖10名、二等奖6名以及一等奖3名。其中,我校学生共获得15个奖项,其中包括一等奖1名以及二等奖2名。经过本次征文活动以及两天来的发言交流,上外研究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与会人士的一致肯定。闭幕式上曲卫国教授、魏育青教授、虞建华教授、许瑾老师、韩殿秀老师为获奖同学分别颁发了获奖证书。
闭幕式结束前,主持人也表示,此次跨校举行学术论坛的举措获得了众多师生的一致好评。大家普遍表示,通过这次论坛,他们不仅开拓了自己的学术视野,结识了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更有幸解开了困扰自己多时的难解之处。多名与会同学都表达了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开展此类学术交流活动的良好意愿。组委会也表示将在总结本次论坛经验的基础上举办更加深入人心的交流活动。
| |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