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理论范式 沟通东西文化
香港城市大学张隆溪教授来我校做精彩演说
应上外邀请,著名学者、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张隆溪教授于9月10日、11日在我校虹口校区举办了两场学术讲座,分别就如何沟通自然与人文科学、东方与西方文化,以及如何应对东西方比较文学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发表了精彩的演说。讲座由研究生部承办,史志康教授主持。
作为北大文革后的第一批文学硕士,张隆溪教授师从杨周翰先生,与朱光潜先生、钱钟书先生亲善,并在海外任教多年始终致力于推动东西方文化的理解和交流,于2002年获得了由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授予的外籍院士终身荣誉。
为一瞻大师风采,领略学者智慧,众多研究生同学和老师们早早地慕名赶到了讲座地点,图书馆报告厅座位爆满,甚至“站”无虚席。在第一场题为“Vision,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的讲座中,张教授首先以爱因斯坦的观点“想像比知识更重要”来表述人文艺术对自然科学的密切影响。无论是视觉、想像,还是灵感、创造,无不有助于科学家们思考科学问题,实现研究目的,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更是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一直以来的共同追求。接着,张教授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抽象逻辑与具体实在认识两种知识观作为研究视角,以西方对《庄子》的误读现象为例,阐释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鸿沟,并对西方某些认为由于东方文化未受过西方(希腊)影响就无法推动科学进步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第二场讲座题为“Risky Business: Methodological Difficulties in East-West Comparative Studies”,张教授伫立于历史之上,从比较文学最初兴起时的实证意义比较的基础出发,分析了东西比较文学研究在理论、方法上所面临的困难、挑战与机遇。张教授指出,从文化相对主义来看,目前在西方的环境中对中国文学的比较研究过于强调了两者间的差异,拘泥于西方中心主义的狭隘视野,人为地建构起了东西方之间的对立关系,事实上并不符合东方的实际情形。张教授通过对相对主义范式存在的悖论进行分析,得出任何文化都不是孤立的,因而需要研究者们超越相对主义的局限,打破教条的理论范式,在熟稔中国文化特殊性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研究角度,而不应机械地搬用西方理论,用西方的标准一概而论。
最后,张教授指出,由于东西方比较文学的研究需要跨越语言的障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对全世界的比较文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而另一方面,从事中西比较文学的研究又不仅要掌握两种语言,更要去深入理解两种文学和文化的传统,只有了解了思想、文化、哲学、宗教方面的历史背景,才有比较的基础。张教授勉励在座的广大研究生同学,做学问没有捷径,只要肯努力终究可以实现目标,而没有所谓东西方的限制。
张教授的论述旁征博引、论古评今,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其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中外文学修养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到场的师生凝神倾听,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讲演后,大家还从东西方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基础、研究方法等角度向张教授提出了很多问题,讨论气氛非常热烈。(研究生会宣传部 江珏)
| |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