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 袁筱一:安托瓦纳·贝尔曼——翻译的“思想者”

发布时间:2013-12-18浏览次数:1674

 上外博士沙龙(第122期)

名师引领

主 题安托瓦纳·贝尔曼——翻译的“思想者”

时 间:20131224日(周二) 1830—20:30

地 点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楼604会议厅

主讲人:袁筱一 教授

主讲人介绍:

袁筱一,女,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兼法语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理论。上海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作协主席团委员,常务理事。1993年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本科期间用法语创作小说《黄昏雨》,获法国青年作家大赛一等奖;1997年赴巴黎第八大学进修;1999年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理解与误解,米兰•昆德拉研究”和教育部项目“法国文学翻译史”。主要专著:《黄昏雨》(1992),《文字·传奇:二十世纪法国经典作家与作品》(2008),《文学翻译基本问题》(2011)等。主要译著:卢梭《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1996),勒克莱齐奥《流浪的星星》(1998)、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2004)等。代表论文:《最难的事》(1996),《跨越不知边界的回归》(2004),《大卫·格德尔所开启的小说世界》(2008),《从翻译的时代到直译的时代》(2011)等。

 

内容简介:

安托瓦纳·贝尔曼是法国著名的翻译家、哲学家,亦是一位关于翻译的“思想者”,是八十年代翻译理论研究“文化转向”的代表人物。在八十年代中期,受德里达之邀,他在法兰西哲学院开设了一系列关于翻译的讲座课,对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翻译、伟大的“直译”家以及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作了细致的考察,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将翻译学当作独立的“认知领域”来进行构建的主张。他提出了“翻译主体”、“翻译伦理”等翻译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在他看来,翻译研究究其本质是基于“语言经验”之上的思考,而非与“实践”相对立或意欲“指导”实践的“理论”。我们拟在此对贝尔曼的翻译思考进行系统的梳理,并试图建立其理论思考背后的语言哲学观。

 

博士沙龙期待您的参与和交流!

上外博士沙龙工作坊

 

欢迎您关注上外博士沙龙!

[1]   博士沙龙新浪微博:http://weibo.com/sisubssl

[2]   博士沙龙腾讯微博:http://t.qq.com/boshishalong  

[3]   博士沙龙微信公众订阅号: 上外博士沙龙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