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博士沙龙】盛文忠、王晓华:语言类型学与汉日语言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3-10-14浏览次数:1265

上外博士沙龙(第110期)

 

 

海上争鸣

 

 

主 题语言类型学与汉日语言对比研究

时 间:20131022日(周二) 1830—20:30

地 点: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604会议厅

主讲人:盛文忠副教授(博士后)、王晓华讲师(博士)

主讲人介绍:

盛文忠,男,北京大学日语语言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语言文学博士后,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日中对比语言学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兼华东地区负责人、汉日对比语言学会理事。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语言类型学。主持上海市重点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项目7项,含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13篇,论文先后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学会奖1项,校级奖4项。

   王晓华,女,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语言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日对比语言学、日语语言学、语言类型学,迄今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项目7项。

 

内容简介:

如何将语言类型学与对比语言学的理论相结合来分析和解释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更好地揭示语言共性,再以语言共性为背景更透彻地揭示具体语言的个性,是目前语言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将语言类型学与对比语言学相结合,将为语言本体研究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它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本专业语言(如日语)特点的认识,而且可以发现以往在单一语言研究中不易发现的一些语言现象,从而更好地揭示本专业语言的本质特征,并可以对语言的共性和个性提供更为合理的类型学解释。

在句子的主观态度领域的研究中,存在着基本概念不清、体系不明、术语纷争的现状。该问题源于印欧语,亦是日语和汉语外来理论的不适应症表现之一。现代日语情态研究历经百余年在两次大规模的“陈述论争”之后步入了成熟期,汉语的情态与语气之争至今仍在持续;在研究传统的传承和先进语言理论的引进之间,对比研究结合语言类型学的意义何在?让我们一起讨论不同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一起感受类型学与对比研究的结合给语言研究带来的改变。

 

博士沙龙期待您的参与和交流!

上外博士沙龙工作坊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