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博士沙龙(第103期)
暨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三届“爱未来”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系列讲座
名师引领、走近编者
主 题:文学中的“记川”与“忘川”——以德国1945年后的三代作家为例
上外博士沙龙携手《外国文艺》,邀您一同与文学对话
时 间:2013年5月22日(周三) 18:30——20:30
地 点: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楼604会议厅
主讲人:魏育青 教授
主讲人介绍:
魏育青,复旦大学德语语言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艺》杂志编委,担任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德语系主任、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德分委副主任委员,德语文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外文学会副会长,上海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主编,从事德语语言文学教学、研究和翻译,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著有德文专著两部,代表著作为Beziehungen als Lebensformen;译有巴特《罗马书释义》、格拉斯《母鼠》、耶里内克《死神与少女》、里尔克《布里格随笔》、茨威格《人文之光》、西尔伯曼《文学社会学引论》、霍尔特胡森《里尔克》、《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哲人诗人论美文选》等十余部德语文学、美学和哲学著作,另发表译作、论文多篇,如《世纪末的前瞻性思考》、《在忧郁与乌托邦之间徘徊——论格拉斯的<蜗牛日记>》、《卡珊德拉的尖叫和西西弗斯的努力--论格拉斯〈母鼠〉中的启蒙观》等。魏教授曾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翻译家协会“翻译成就奖”、香港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艾香德学术翻译奖”、上海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奖励和称号。
内容简介:
记忆女神摩涅莫辛涅是文艺女神缪斯之母,文学作品中却常出现“忘川”:如在席勒《赫克托耳的告别》中,一切憧憬和想念都将被沉入这条静静的冥河;在歌德笔下,阿莉儿要用“忘川之露” 浇淋刚从悲剧第一部走出的浮士德,使之忘却过去的痛苦。不过在西方神话中毕竟有一条“记川”和“忘川”对立,而且在记忆和遗忘孰优孰劣的问题上,历来有两派意见双峰对峙。1945年后,很多德国作家对黑暗十二年的梦魇经历进行了深刻反思,格拉斯的《剥洋葱》、《蟹行》就是这所谓“记忆工作”的范例。他和另一位德语文学大师瓦尔泽因后者的“保罗教堂演讲”而进行的争论,折射出“记川”和“忘川”之间的特殊张力。而属于后两代作家的蒂姆和迪克丝,则以其代表作《以我的哥哥为例》和《天体》继续着拒绝“忘川”的未竟事业。
推荐书目:
君特·格拉斯《剥洋葱》,魏育青,王滨滨,吴裕康译,译林出版社,2008;
君特·格拉斯《蟹行》,蔡鸿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Aleida Assmann: Der lange Schatten der Vergangenheit. Erinnerungskultur und Gesellschaftspolitik. Muenchen: Beck 2006;
《外国文艺》2000年第1期。
对话《外国文艺》编者:
本期博士沙龙将携手《外国文艺》杂志,带领大家一同踏上绚烂多彩的文学之旅。
《外国文艺》创刊于1978年,是一本旨在译介当代外国文艺现状的纯文学刊物。杂志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主办,逢双月出版。自创办以来,《外国文艺》秉承高品位、纯文艺精神,已率先引入介绍了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布莱希特、萨特、马尔克斯、略萨、纳博科夫、博尔赫斯等一大批作家作品,杂志以其先锋性对中国文坛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届时《外国文艺》执行副主编李玉瑶女士也将到场,为大家介绍刊物的办刊理念、投稿方式和审稿要求。
欢迎各位青年教师和同学们踊跃参与,畅所欲言,与魏教授和李主编积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