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月26日 史文磊:【博士沙龙】思维模式的古今差异——从位移事件的古今对译来看

发布时间:2012-04-20浏览次数:534

博士沙龙(第68期)

主 题:思维模式的古今差异——从位移事件的古今对译来看

时 间2012年4月26日(周四)18:30——20:00

地 点: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楼604会议厅

主讲人:史文磊 老师

讲人介绍:史文磊,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讲师,求是青年学者。研究方向:历史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句法-语义接口。在《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当代语言学》、《语言学论丛》、《语言科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过文章。代表作:《汉语运动事件词化类型的历时考察》(入选2010年商务印书馆“中国语言学文库”,待出)、“汉语运动事件词化类型的历时转移”(《中国语文》2011(6): 483-496)、“汉语运动事件词化类型研究综观”(《当代语言学》2012(1): 49-65)。

内容简介:语言结构与思维结构的关系,历来是涉及人类学、语言学、哲学、认知科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重要话题。不同学派有不同的主张。本次报告提出,语言结构在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都会表现出对思维结构的影响。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对既有的关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各种观点做出述评。2. 对所选取的语料进行简要介绍和描写。从上古汉语文献中选取了若干位移事件情节(episode)的编码结构,并为每个情节找了现代汉语的三个今译本与之对应。这是本次讨论的主要依据。3. 比较古今汉语在编码位移事件时的差异,并跟其他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土耳其语)做比较。这包括两大方面:形态-句法结构(Talmy,2000)和语言使用(Slobin,2004)。4. 归纳思维模式的古今差异,并对相关机制做初步讨论。

欢迎各位青年教师和同学们踊跃参与,积极交流。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