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沙龙(第62期):学术创新与学位论文写作——兼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最新走向

发布时间:2012-03-05浏览次数:557

博士沙龙(第62期)

主 题:学术创新与学位论文写作——兼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最新走向

时 间:2012年3月6日(周二)18:30——20:00

地 点:虹口校区图书馆6楼604

主讲人:谢天振老师

 

主讲人简介: 

谢天振教授历任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等职,现任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比较文学暨翻译学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季刊主编,《东方翻译》副主编,《中国翻译》编委,教育部全国翻译硕士专业(MTI)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暨翻译研究会会长,上海市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中国译协理事兼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翻译委员会委员。同时受聘为复旦、北大、交大、广外、川大、四外、等十余所国内著名高校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自1986年起,先后任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翻译系、浸会大学英文系、加拿大阿尔贝塔大学比较文学系、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等校高级访问学者,应邀出席在美、加、日、韩、南非、巴西等国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主题发言十余次。

主要编、译、著作有:专著《译介学》、《翻译研究新视野》、《译介学导论》、《中西翻译简史》(合作)、《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主编,“九五”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两人合作,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个人论文集《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以及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译作数种。

谢天振教授是国内最早从理论上论证翻译文学归属问题和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学者,他对“创造性叛逆”的阐释和对“中西翻译史整体观”的探索在国内学术界也有很大影响。据南京大学有关机构统计,其学术论著的被引用率在国内翻译界和比较文学界均名列前茅,遥遥领先于其他同行。

 

内容简介:学术创新是一切学术研究的生命力所在,没有学术创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很有可能沦为学术垃圾。然而学术创新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通过学习、通过训练才能获取,而学位论文的写作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获取学术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然而如何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的撰写获取和提高自己的学术创新能力,这其中又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演讲者将结合其自身的治学之路,结合当前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最新走向,同时结合其多年来指导比较文学与翻译学硕、博士生论文写作的经验,与大家交流并共同探讨与学术创新和学位论文写作相关的诸多问题。

推荐阅读:

谢天振:“一波三折的大学时代”,载文集《我的大学时代》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谢天振:“译介学与比较文学理论建设”,载演讲集《在北大听讲座》,北大出版社2006

谢天振:《译介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谢天振等:《中西翻译简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廖七一:“论谢天振教授的翻译研究观”,载《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王向远:“译介学及翻译文学研究界的“震天”者——谢天振”,出处同上。

 

 一年之计在于春!欢迎师生们踊跃参与,积极交流!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