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期博士沙龙:中国日语研究最新动态

发布时间:2016-01-05浏览次数:786


2015116日,上外博士沙龙第206期讲座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区1号楼506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的有幸邀请到徐一平教授为大家带来日语语言学方向的演讲,题目为“日语名词在作为叠词使用时,其拟态意思的研究以及语料库的作用”。徐一平教授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教授,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日语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在日语语言学界,徐教授的名字如雷贯耳,讲座当天座无虚席,还临时加了很多座位。

徐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一项非常前卫的研究,就是日语的名词作为叠词使用时,有怎样的作用。学日语的同学都知道日语的名词作为叠词使用的情况很少,几乎没有人研究这一课题。徐老师用特别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对该问题的兴趣,以及目前为止所做的研究,让大家大开眼界。例如“子供子供した動物”等句型里面,“子供子供”一词的使用方法,到底有怎样的规律。类似的词汇还有“田舎田舎”、“小説小説”、“坊ちゃん坊ちゃん”等。因为这样的例句很难找,所以语料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徐教授应用语料库摘录并统计出名词叠词的用例,并进行分析。发现“少女少女”、“年寄り年寄り”等跟人的年龄、身份有关的用法,“素人素人”、“悪魔悪魔”等表明某种特征的用法很多。并且经常用“~した/している+名词”的形式表现出来。

接下来,徐老师就介绍了如何用语料库进行语言研究的研究方法。目前为止语言研究常用三种方法,一种是“自查的方法”,一种是“问卷调查的方法”,一种是“搜集实际用例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只有以该语言为母语的人才能进行,并且也会因为不同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接受教育的程度等因素影响“自查”,所以这种方式是非常不客观的。第二种方法较第一种相对客观,但是问卷调查也有局限性,也无法做到覆盖所有的人群,并且设置问题时,也有诱导答案的倾向,仍然缺少一定的严谨性和客观性。而第三种方式是最具科学性的研究方法,但是在浩瀚的语料中搜集用例如大海捞针,语料库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所以徐教授鼓励研究语言的同学都要好好使用语料库这一工具。让自己的研究更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短短两个小时很快过去,徐教授的演讲引经据典,资料详实,且语言风趣,引人入胜,为做日语研究的同学打开了一扇奇妙的大门。同时,徐教授认真治学、踏实研究的态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上外博士沙龙工作坊周晨曦)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