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0日晚6点,由博士沙龙主办的以“文学专场:从经典作品到文学理论,让阅读和思考启迪智慧、点亮生活”为主题的总第十七期静湖读书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4339教室举办。本次读书会邀请了我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谢涛和韩文菊两位博士与同学们交流。两位博士以两部经典文学作品——《动物农庄》和《论语》为重点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探讨了文学理论以及英美文学研究的方方面面。
文学经典阅读方法及学术道路规划
首先,谢涛博士提出了三个问题供大家思考:要不要读博?为什么要读博?以后到底想要干什么?谢涛博士以自己为例,向在场的同学们讲述了自己从硕士生到博士生的亲身经历和心路历程。学术研究的道路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学术人,要尽早下定决心做好准备,要付出比旁人多出几倍的时间泡在图书馆里,阅读大量繁杂的专业理论书籍。在分享自己阅读文学经典作品的经验时,谢涛博士提到,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在研读外国文学作品时,应尽量多看英文原版书籍文献,以期达到最直接最真实的阅读体验,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忘记对中文书籍文献的摄入。之后,他又补充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阅读外文作品以及文献的过程中,不要试图去找可以中英一一对照的对应词,因为两种语言很少可以找到内涵的直接对等。接下来,谢涛博士又谈到了关于个人的学术研究规划上的心得。首先,他为大家推荐了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J.Hillis Miller,建议大家多读一读他的文学理论作品,此外还提到了后现代主义流派以及作家塞万提斯。然后在具体的对文本的选择上,他又提到了英美当代作家群体的作品,这是一块较新的研究领域,英美文学研究的同学们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研究问题。接着,谢涛博士又教给了同学们一些做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如何在Jstor、ProQuest等文献资源库上查找到需要的英文文献等。最后,谢涛博士建议有意出国深造的同学应该尽早规划,对于语言和研究计划,都要尽早做准备。谢涛博士从阅读过的文学作品出发,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了很多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无论是求职还是深造,无论未来是否会在文学研究的道路上走下去,谢涛博士的分享都值得借鉴,带给大家很大的启迪。
从《动物农场》和《论语》说开去
短暂的茶歇之后,韩文菊博士为大家分享了《论语》和《动物农场》两本书。《论语》是一本使人走向善、远离恶的经典读物。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对教育、修身、孝悌、仁德忠信、礼治仁政、人际交往、财富追求、生命死亡等提出了深刻的思考。韩文菊博士从四个方面对《论语》的内容进行了简介和赏析:教育;修身;孝悌;仁德、忠信。韩文菊博士对《论语》原文以及史志康教授翻译的英文版本进行对照赏析,并启发大家从英文译介方面对《论语》做出全新的解读。在缺乏信仰的今天,阅读《论语》可以使我们找到心灵的港湾。
乔治·奥威尔的作品《动物农场》是一部让人看清人类社会本质的政治寓言小说,本故事描述了一场“动物主义”革命的酝酿、兴起和最终畸变。奥威尔用一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革命后的政权,如果没有民主监督,没有法治,必定异化,必定走向他的反面。《动物农场》的深刻之处在于他揭示了动物农场革命的悲剧。动物们被压迫奋起革命后,由于缺乏对民主和法制的深刻认识,又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权力制约制度,最终走向了个人独裁,生活水平又倒退回了革命前,甚至变得更差。韩文菊博士和大家分享了小说中历史真实性、权力话语、教育功用、国际关系等攸关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思考和启示。韩文菊博士的分享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两位博士与同学们就具体的文学作品和阅读体悟进行了交流,还有许多同学提出了自己在学习上的困惑,并请教了两位博士在学术研究道路上的心得体会。读书会在亲切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博士沙龙将继续邀请优秀分享人与同学们交流学术心得、读书体会,让我们相约下一期静湖读书会!
(文/ 上外博士沙龙部郑明明
图/ 上外博士沙龙部赵天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