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期博士沙龙: 当代美国大学教育之现状

发布时间:2015-12-03浏览次数:369

1120日晚,第211期博士沙龙在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06会议厅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滕继萌教授。初冬的寒冷阻挡不住同学们的热情,606会议厅内座无虚席,出席讲座的还有校党委书记姜锋老师、宣传部和研究生部老师。

滕老师以“当代美国大学教育之现状:波士顿学院与哈佛大学教学实践的观察比较”为主题,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

讲座伊始,滕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了自己参加的富布莱特法案基金资助的访学项目。这一项目由美国参议员威廉·富布莱特在1946年创立,是中美合作学者交流项目,旨在通过教育和文化交流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了解。每位Fulbrighter都面临着学校选择的问题,滕老师选择了波士顿大学,因为波士顿这座城市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优势。波士顿是美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是美国东北部高等教育的中心,也是全美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波士顿大学就坐落在这样一座极具文化气息和学术风气,集古典、优雅、浪漫于一身的文化古城中,隔着查理士河与哈佛大学遥相呼应。

滕老师访学的前半年是在波士顿学院,主要体验的是其本科教学,后半年在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体验的是其研究生教学。波士顿大学师资雄厚,有六百多名一线教师致力于教学和研究工作。教学特点是小班授课,教师与学生密切互动,使得教学更为高效。教学准备工作充分,教师在课前会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学生要在课堂上做展示,对老师的提问做出回答,以此来检验阅读效果。波士顿大学流行经典的通识教育,学生可以一入学就选专业,也可以大三再选择,教师会就选课选专业等问题给学生指导。

哈佛大学同样也是小班授课,教师在给研究生上课之前都会严格制定授课内容。课堂上也是以问答为主,但比波士顿大学更严肃,老师会全面询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这里学习氛围极强,校内的所有空间都变成了学习场所。另外,滕老师还为我们澄清了关于哈佛的几则传言。比如,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而不是1638年;哈佛只是一位早期的捐献者,而不是创始人;校园里的雕像不是哈佛,而是哈佛的一名学生;还有哈佛大学图书馆的灯不是彻夜长亮的。

经过滕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在美国大学教授的教学安排中,准备课程、完成教学相关的管理任务和授课占据了大部分时间。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做研究,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美国不太重视学科建设,除个别高精尖的自然科学领域,全无边界,学生的视野是无限的,各院系课程对所有学生开放,课程五花八门,有交叉,亦有平行。

滕老师不仅分享了自身体验到的美国大学的教学实践,还和大家探讨了一些当代美国的其他话题。美国学风开放,学生遇到社会上的不公平事件会自发组织抗议活动,比如在美国警察枪杀黑人后,学生通过行为艺术、海报和游行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声音。滕老师跟大多数同学一样也喜欢追美剧,并力荐Mad Men,这部美剧编剧精彩,演员专业,还穿插大量历史及政治知识。他对电影也颇有研究,向大家介绍了美国的电影工业——好莱坞,现场分享了许多自己对于电影的看法。

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滕老师耐心地答疑解惑。他不仅是一位资深的翻译者,还是央视国际频道时事评论员,历任各类英语演讲比赛资深评委。对于时间管理、择业、译者的准则等方面的问题,他都做出了详尽的个人阐释,他还建议同学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有机会最好能到美国实地感受一下那里的学术氛围。

整场讲座滕老师娓娓道来,向大家讲述了自己游学美国的点点经历,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他幽默风趣,见解精辟,学识渊博,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听众。大家都感叹能在寒夜里听到这样一场讲座,真是既温暖,又受益匪浅。讲座在同学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上外博士沙龙工作坊 王芮

/ 上外博士沙龙工作坊 )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