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谢吴岳添教授

发布时间:2009-12-24浏览次数:340


名家讲坛(研究生系列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吴岳添教授为我校研究生举办讲座信息

来源:研究生部 日期:2009年11月3日   

    10月3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著名教授吴岳添莅临上外松江校区,为我校研究生做了一场题为“法语,法国文学与文化”的讲座。该讲座由我校高翻学院谢天振教授主持。

    吴岳添教授196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法语专业,1981年取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法语文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外文所工作,其中1986-1987年在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进修文学社会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欧拉美文学研究室主任,湘潭大学特聘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协会员。迄今已出版学术专著10部、译著30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4项,获中国图书奖、国家首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奖等各种奖励5项。

    讲座开始,吴教授简要介绍了法语的起源与法国的诞生过程,其中穿插介绍了《罗兰之歌》的写作背景和八次十字军东征的历史事件及其深刻影响,并由此引出了对骑士故事诗及对西方社会骑士风度的讲解。

    随后讲到了本次讲座的重点内容――法语的变迁,包括从16世纪至今法国文学的各个流派及其演变的过程,吴教授逐一评析了几位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他从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讲起,介绍了“七星诗社”为丰富罗曼语所做的贡献,以及充分反映法国民族精神的拉伯雷的《巨人传》。接着进入17世纪“太阳王”路易十四时代,介绍了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高乃依的《熙德》和波瓦洛的《诗的艺术》,以及法兰西学院对于改革法语所做的贡献。在吴教授的讲述下,法国文学18世纪至19世纪的演变过程在同学们面前一一生动展示:18世纪启蒙思想盛行,在文学上的反映是哲理小说,如卢梭的《新爱洛伊斯》,借反对封建等级的门第婚姻宣传了启蒙思想,并叩响了浪漫主义小说的创作大门;浪漫主义小说诞生于法国大革命这一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产生了一大批重量级的小说家,如通俗小说大家大仲马、擅长写田园小说的女作家乔治・桑、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和专注于社会小说的伟大作家雨果等;19世纪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天下,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斯丹达尔、巴尔扎克和福楼拜成就斐然;自然主义小说盛行于19世纪末,其典型代表有龚古尔兄弟、左拉和莫泊桑。吴教授重点评述了自然主义的集大成者左拉,并强调了要全面理解恩格斯对左拉的评价。在谈到20世纪小说和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吴教授着重从反战小说的代表作家罗曼・罗兰、存在主义作家萨特和加缪、新小说派的代表阿兰・罗伯―格里耶和克洛德・西蒙等作家入手,分析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演变以及流派纷呈、观念新颖、创作手法前卫的后现代主义小说。

    吴教授的讲解脉络清晰,声情并茂,使同学们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之中便对法国文学发展及流派变迁有了大致了解和总体把握。台下同学们凝神屏息,认真地边听边做笔记,徜徉于吴教授所展现的法国文学殿堂之中,流连忘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阵阵笑声。

    之后,吴教授与在场的同学们分享了他的求学经历。吴教授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术精神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而他的博闻强识更令同学们赞叹不已,当他完整背诵完毛泽东诗词《清平乐六盘山》的法语译文时,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讲座的最后,吴教授更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人生感悟:“天赋、勤奋和机会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三者缺一不可。我对同学们的期望就是,不好高骛远,不随波逐流,不怨天尤人。”(供稿人:研究生部王贝贝)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