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国内著名的外国语大学,一南一北,各具鲜明特色。为实现两校之间优势互补、互惠多赢,我校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在2014年合作建立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校际合作项目,双方互派研究生至对方学校交流学习一学期。在2014-2015学年的第一学期,我校成功派出了2013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韦瑞、于承琳、赵晓丹和德语语言文学专业佘素琳共四名同学赴北京外国语大学进行学习交流。为促进该项目在2015年的顺利实施,帮助有意向申请该项目的同学全面了解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习生活情况,6月4日上午,研究生部邀请了韦瑞、于承琳和赵晓丹三名同学与2014级研究生同学分享她们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交流的经验和感悟。
来自语言学方向的韦瑞同学首先介绍了自己在北外修读的三门课程:《二语习得》、《研究方法》和《学术写作》,详细地讲述了北外老师们的授课方式、教学风格、课程要求以及自己课程学习的收获,此外她还向大家推荐了一些自己在北外旁听的课程,如《外语教育:理论、概念、议题》、《语言哲学》等,这些课程皆是北外一些优秀的博导针对博士生开设,非常有价值。除此之外,她还向大家介绍了她在北外的生活状况,以及和北外同学的交流。最后,她总结说在这一学期的交换学习中,除了学业上的进步,还收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她鼓励2014级学弟学妹抓住这一宝贵的交流机会。
紧接着,来自比较文学方向的于承琳同学向大家讲述了她在北外的经历和感悟。首先是课程学习方面,她修读了《西方古典文论》、《目录学》和《超验主义》三门课程。其中,让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教授《西方古典文论课》的老教师,已至耄耋之年,学识渊博,人生经历丰富,一口标准、地道、流利的英语,使她敬佩不已,并在学习中备受鼓舞。《目录学》这门课综合介绍了文献目录版本知识和学术写作的方法及规范等方面的内容,上外没有开设此类课程,而她认为这门课很有学习的必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同学们在学术道路上少走许多弯路。此外,她还很贴心的为大家介绍了北外的讲座资源、图书馆资源等和在北外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信息。
最后,英美文学方向的赵晓丹同学也给大家介绍了自己所修读的课程。此外,她还介绍了行李托运、交通以及北外的住宿情况和食堂伙食及健身房资源等问题,并提醒师弟师妹注意北京和上海的气候差异,并详细告诉大家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借书的各注意事项,以及北京各旅游景点的大致情况。
在本次分享会的交流提问环节,三位学姐就同学们提出的有关在北外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细节问题一一做了详细的回答。总体说来,本次分享会详细而全面地为2014级研究生同学提供了在北外交流学习的各方面信息,为2015年两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校际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