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9日下午,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心理辅导中心、研究生部联合主办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术文化节讲座暨第26期硕博论坛在松江校区4号楼427室如期举办。本次硕博论坛邀请了上海市学校高级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模式治疗师、督导师,上海市东方讲坛讲师,原上海大学心理辅导中心主任、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副会长赵小青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场以“人际沟通的有效方法”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讲座。
人际沟通是一个与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赵小青老师在开场时即强调了学习沟通的重要性,指出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三大基本能力之一(另外两种能力为事务处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赵老师认为人际沟通不光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生活的心态。掌握人际沟通有效方法,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质量,更精彩。对高校学生来说,学习科学知识不再是自我发展的唯一内容,学习有效的人际沟通方法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内容。
赵小青老师是萨提亚个人系统转化模式的资深实践者。在讲座中,赵老师采取情景模拟的形式重点为大家介绍了萨提亚家庭沟通模式。萨提亚模式认为人是活在环境、关系中的,所以,一个人际冲突的出现,与自己、与他人、环境的三个要素互动直接关联。我们每个人都在原生家庭中经历过各种关系互动的影响,也在压力来了的时候学会了原生家庭中的各种应对姿态,而这些姿态都免不了一些失功能的部分,需要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断觉察,学习一致性的沟通,将自己、他人、环境做出整合。为达成有效的人际互动关系,我们要在产生冲突时增加一致性的沟通姿态。这个一致性表现为,我们既不能“丢失”自己,也不能忽视他人,为自己想要的关系负起责任来。而我们的具体目标就是要努力克服家庭可能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学习人际互动中的正向、开放、和谐一致的沟通方法。
在接下来的情景模拟中,赵老师邀请现场的男生和女生到台前为大家展示压力状态下的四种沟通姿态,并用身体雕塑的方式呈现四种失功能的沟通姿态。几位同学分别雕塑出“讨好”、“指责”、“超理智”和“打岔”。同学们生动的表演增加了讲座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也让现场同学对心理学的专业术语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赵老师进一步解释了不同家庭中的沟通模式对孩子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孩子长大的过程里,也用习得的沟通模式来应对自己面临的互动压力。这就形成了家庭沟通模式的传递与复制。接着,赵老师又运用身体雕塑的方式提示我们如何转变成一致性沟通。赵老师特别提出,我们必须相信每个生命都有同等的价值,都值得我们用一致性姿态彼此尊重,用一致性的沟通方式去改善人际交往中的关系,最后达到家庭内部以及个人内在与外在的和谐一致。
讲座临近尾声,赵老师邀请全体同学起立,伸出双手,手心向上,用这种手势代表有能量和开放的一致性沟通姿态,表示在“我”和“你”之间,我们可以为了彼此更好而讲究讲话的方式,少使用“你应该”之类的“你信息”,多使用“我感到、我想要……”之类的“我信息”,更智慧地应对人际沟通中遇到的难题。
短短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赵小青老师引导在场的同学认识了人际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人际沟通方法。生动有趣的互动,精彩细致的讲解为同学们解答了诸多关于人际关系的困惑,为大家今后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之路点亮了明灯。讲座结束后,一些同学主动上前,与赵老师做了个别化的探讨。
上海外国语大学心理辅导中心
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