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月04日 博士学位论文写作分享会:翻译专场

发布时间:2015-06-02浏览次数:550

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五届“爱未来”研究生学术文化节

上外博士沙龙(第189期)

求学路上

主 题博士学位论文写作分享会:翻译专场

时 间:201564日(周四)下午1500—17:00

地 点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楼604会议厅

主讲人:王非张静燕邹德艳毛海燕博士生

点评人: 肖维青教授

内容简介:

王非:本论文提出记忆与加工机制的互动发展观,采用“三角测量”的研究范式,综合运用问卷调查、现场观察、语料分析、对比试验和自定步速阅读反应时测量等研究手段,分析不同翻译方向下的信息加工和工作记忆之间的关系,并推导出“交替传译过程中记忆与信息加工模型”,该模型在肯定串行加工作为口译信息加工的常规模式的前提下,证实了“非对称有限并行”加工模式的存在。研究结论及相关成果对口译理论研究、口译教学和口译实践都具有一定价值。

张静燕:对林语堂和张爱玲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对两位的对比研究相对较少。本论文选取林语堂经典英文小说《金华烟云》和张爱玲绿背小说代表作《秧歌》及其改写小说代表作《北地胭脂》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维索尔伦语用顺应论的角度分析两位流散作家作品中的文化翻译, 探索两位作家代表作品文化翻译顺应的趋同和差异,以及他们不同的文化顺应能力;研究流散华人作家文化翻译顺应理论应用的普适性和复杂性。

邹德艳:本研究以认知心理学认知能力发展框架下的长时工作记忆和熟练记忆效应为理论依据,探讨交替传译这一特殊认知领域的工作记忆能力的体现维度和衡量方法。本研究以测试法和实验法为主,有提示回忆法和访谈法为辅,从熟练记忆容量、双语转换速度、双语转换程度三个维度探究初级和高级口译学习者的交替传译工作记忆能力方面的差异,并通过测试学习者的一般工作记忆容量水平和工作记忆的转换、刷新、抑制三个子功能水平,探究此四项水平与工作记忆能力的相关程度,以丰富工作记忆能力的衡量方法。

毛海燕:本研究采用社会心理学对身份的分析作为理论框架, 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30位旅游外宣译者的半结构化访谈和开放式访谈,以及现场观察和录音或纸质的翻译文本收集的方法收集数据资料,采用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的方法分析资料。探讨了在旅游外宣翻译活动中译者身份的建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译者身份建构的结构体系,讨论了译者身份与旅游外宣翻译之间的互动关系。旅游外宣译者身份研究的结构体系:四个层面、十六个考察维度和多个影响因素。四个层面:职业身份、国家身份、专业身份和个人身份;每个层面下面包含四个维度:群体规约或个人要求、角色权力和责任、身份压力和挑战以及身份建构的策略,每个维度下面包含多个影响因素。


博士沙龙期待您的参与和交流!

上外博士沙龙工作坊

欢迎您关注上外博士沙龙!

[1]博士沙龙新浪微博:http://weibo.com/sisubssl

[2]博士沙龙腾讯微博:http://t.qq.com/boshishalong

[3]博士沙龙微信公众订阅号:上外博士沙龙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